【出典】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法真传》:“辟公府,举贤良,皆不就……会顺帝西巡,弱又荐之。帝虚心欲致,前后四征。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
【释义】 东汉人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恬静寡欲,深隐以逃征辟,友人称他是逃名而名相随的人。后世用作称美隐士的典故。
【例句】 ①谷口逃名客,归来遂野心。(钱起《岁暇题茅茨》2644)这里以隐士谷口郑子真自喻。参见“谷口”条。 ②身欲逃名名自随,凤衔丹诏降茅茨。 (戎昱《赠韦况征君》3012)这里暗以法真喻指韦况。③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孟郊《寄张籍》4236)这里以“逃名”自喻为隐士。④厌世逃名者,谁能答姓名。(李玖《白衣叟途中吟二首》其二6528)这里的“逃名者”是白衣叟自指,表明隐者的身份。⑤羡君独得逃名趣,身外无机任白头。(胡曾《赠渔者》7418)这里用以赞颂渔者对名利不关心,独得自然之趣。⑥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罗隐《送梅处士归宁国》7580)这里用“逃名客”喻指宁国的隐士。
分享到:
【释义】 东汉人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恬静寡欲,深隐以逃征辟,友人称他是逃名而名相随的人。后世用作称美隐士的典故。
【例句】 ①谷口逃名客,归来遂野心。(钱起《岁暇题茅茨》2644)这里以隐士谷口郑子真自喻。参见“谷口”条。 ②身欲逃名名自随,凤衔丹诏降茅茨。 (戎昱《赠韦况征君》3012)这里暗以法真喻指韦况。③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孟郊《寄张籍》4236)这里以“逃名”自喻为隐士。④厌世逃名者,谁能答姓名。(李玖《白衣叟途中吟二首》其二6528)这里的“逃名者”是白衣叟自指,表明隐者的身份。⑤羡君独得逃名趣,身外无机任白头。(胡曾《赠渔者》7418)这里用以赞颂渔者对名利不关心,独得自然之趣。⑥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罗隐《送梅处士归宁国》7580)这里用“逃名客”喻指宁国的隐士。
发布时间:2019-06-2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tsdg/202826.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