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论语·先进》:“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又《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从言。’鲤退而学诗。”
【释义】 孔子之子名鲤,字伯鱼。 《论语》有关于他趋庭受教学诗的论述。 后常用作子受父教的典故。
【例句】 ①借问还珠盈合浦,何如鲤也入庭闱。(钱起《送韦信爱子归觐》2669)这里用鲤入庭闱喻指韦信之子归觐。②日陪鲤也趋文苑,谁道门生隔绛纱。(钱起《登刘宾客高斋》2675)这里用“陪鲤也趋”自述经常就教于刘宾客。 ③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李端《慈恩寺怀旧》3237)作者所怀亡友为王相国之子,这里用“鲤庭埋玉树”谓王相国有失子之痛。④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孟郊《子庆诗》4263)作者用“鲤闻诗”喻指自己有子可以传业,表示庆幸。 ⑤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4098)这里以“鲤庭传事业”喻指权舍人出身宦门继承父业。⑥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杨汝士《宴杨仆射新昌里第》5499)这里借以称美杨氏家教有方,子弟成才。
分享到:
【释义】 孔子之子名鲤,字伯鱼。 《论语》有关于他趋庭受教学诗的论述。 后常用作子受父教的典故。
【例句】 ①借问还珠盈合浦,何如鲤也入庭闱。(钱起《送韦信爱子归觐》2669)这里用鲤入庭闱喻指韦信之子归觐。②日陪鲤也趋文苑,谁道门生隔绛纱。(钱起《登刘宾客高斋》2675)这里用“陪鲤也趋”自述经常就教于刘宾客。 ③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李端《慈恩寺怀旧》3237)作者所怀亡友为王相国之子,这里用“鲤庭埋玉树”谓王相国有失子之痛。④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孟郊《子庆诗》4263)作者用“鲤闻诗”喻指自己有子可以传业,表示庆幸。 ⑤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4098)这里以“鲤庭传事业”喻指权舍人出身宦门继承父业。⑥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杨汝士《宴杨仆射新昌里第》5499)这里借以称美杨氏家教有方,子弟成才。
发布时间:2024-10-2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tsdg/206927.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