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旷

        【出典】 《汉书》卷一○○上《叙传上》:“若乃牙、旷清耳于管弦。”唐·颜师古注:“牙,伯牙也。旷,师旷也。”参见“伯牙弦”条、“师旷”条。
        【释义】 “牙旷”为伯牙与师旷的合称,他们都是春秋时著名的乐师。后世用作称美音乐才能的典故,也用以喻指卓越不凡之士。
        【例句】 ①牙旷三千里,击辕非所慕。(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1402)这里借以称王侍御志在高远。②泗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工师小贱牙旷稀,不辨邪声嫌雅正。(元稹《华原磬》 4615)这里以世无伯牙、师旷,表达了作者对时人不辨邪正之音的感叹。③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白居易《法曲》4690)这里用伯牙、师旷借指通晓传统音律的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06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tsdg/209516.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