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后汉书》卷五十八《臧洪传》:“绍见洪书,知无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粮尽,外无援救,洪自度不免,……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所复食。 ……(洪)又杀其爱妾,以食兵将。 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 妇女七八十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 【释义】 东汉末,东郡太守...
【出典】 见“白石先生”条。 【释义】 传说仙人白石先生煮白石为粮,后世用作咏仙道的典故。 【例句】 ①饭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 (孟郊《怀南岳隐士》其二4237)这里说所咏隐士并未求仙学道。 ②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 (贾岛《山中道士》6630)这里将所咏道...
【出典】 见“惠皇昏”条。 【释义】 见“惠皇昏”条。 【例句】 刘玄刮席,惠帝闻...
【出典】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吕氏春秋》卷十八《审应览·不屈》:“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惠子辞。王又固请曰:‘寡人莫有之国于此者也,而传之贤者,民之贪争之心止矣。欲先生之以此听寡人...
【出典】 《晋书》卷四《惠帝纪》:“帝又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有蒙蔽皆此类也。” 【释义】 晋惠帝司马衷昏庸无能,致使贾后乱政,“八王”兴乱...
【出典】 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曾作《雪赋》,赋中假托梁孝王于兔园设宴,请邹阳、枚乘、司马相如共饮,席间由司马相如作赋咏雪。见《文...
【出典】 《南史》卷十九《谢方明传》附《谢惠连传》:“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本州辟主簿,不就。”“元嘉十年,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行参军。 ……又为《雪赋》,以高丽见奇。 灵运见其新文,每曰‘张华重...
【出典】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晋庐山释慧远》:“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也,弱而好书。”“时沙门释道安立寺于太行恒山,宏赞象法,声甚著闻,远遂往归之。”“南适荆州,往上明寺,后欲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虽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时...
【出典】 见“汤惠休”条。 【释义】 见“汤惠休”条。 【例句】 ①还同惠休去,儒者亦沾巾。(卢纶《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
【出典】 《庄子·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释义】 战国...
【出典】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衣短衣大绔,冠惠文冠。”三国魏·孟康注:“今侍中所著也。”东汉·服虔注:“武冠也,或曰赵惠文王所服,故曰惠文。”参见“貂蝉”条。 【释义】 “惠文冠”为汉代侍中、中常侍所戴之冠。后常借以喻指高级武官。 【例句...
【出典】 见“濠梁”条。 【释义】 惠子鱼指庄子与惠子在濠上关于鱼乐的辩论。 【例句】 正作庄生蝶,谁知惠子鱼。 (李群玉《昼寐》6588)这里以“惠子鱼”与“庄生蝶”相对,借以自述入梦前少有乐趣。...
【出典】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祜历职二朝,任典枢要,政事损益,皆谘访焉,势利之求,无所关与。 其嘉谋谠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 凡所进达,人皆不知所由。 或谓祜慎密太过者。祜曰:‘是何言欤! 夫人则造膝,出则诡词,君臣不密之诫,吾惟惧其不及。’”《...
【出典】 晋·王隐《晋书》:“武帝太始七年三月,诏太宫减膳。”“有献雉头裘者,上曰:‘异服奇裘,典制所禁也。其于前殿烧裘。’敕有异服者依礼致罪。”(据《初学集》卷九引) 【释义】 有人献雉头裘,晋武帝司马炎诏令于前殿将裘焚毁。 后世用作称美帝王抵制豪奢...
【出典】 《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陆)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弟云尝与书曰:‘君苗(崔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释义】 晋崔君苗看到陆机文章华美,想烧掉笔砚,不再写作;后世以“焚砚”喻指文不如人。 【例句】 息心欲焚砚,自靦陪群英。 (冯伉...
【出典】 见“介推”条。 【释义】 春秋时,晋文公焚林以求介子推出仕,介子推执意不出,烧死山中。后世用作咏征聘贤士的典故。 【例句】 ①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韦蟾《上元三首》其三6557)这里由上元灯火而连及“焚林”故事,借以渲染灯火之盛。②累重虽然容...
【出典】 《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晋·杜预注:“示必死也。” 【释义】 焚舟即烧掉渡船。春秋时,秦伯攻晋,渡过黄河曾烧毁渡船,表示决不后退,果然取得胜利;后因以“焚舟”比喻下定决心,誓不反顾。 【例句】 弈棋知胜偶,射策请焚舟。(李端《...
【出典】 《文...
【出典】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制曰:‘可’。” 【释义】 秦始皇为加强思想统治,曾下令在全国焚烧...
【出典】 见“丝棼”条。 【释义】 春秋时,鲁大夫众仲曾说:以祸乱安定百姓,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加纷乱(犹治丝而棼之)。后世用作治理紊乱政局的典故,也借以表现心情纷乱。 【例句】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韩偓《有瞩》7796)这里用棼丝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