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说者云以马屎熏令失明。” 【释义】 战国时...
【出典】 《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参见“散木”条 【释义】 《庄子》寓言以樗木(臭椿树)比喻大而无用之物;以散木称无用之材,...
【出典】 汉·刘向《列女传》卷四《贞顺传·楚昭贞姜》:“贞姜者,齐侯之女,楚昭王之夫人也。楚昭王出游,留夫人渐台之上而去。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使者至,请夫人出。夫人曰:‘王与宫人约,令召宫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从使者行。’…...
【出典】 见“谢庭赏雪”条。 【释义】 晋谢安曾询问子侄白雪何所似,其侄谢朗(小字胡儿)答“撒盐空中差可拟”。后世用作咏雪的典故。 【例句】 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花咏散盐。(韦庄《冬日长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8002)这里用谢朗(胡儿)咏雪事,以“咏散...
【出典】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释义】 传说黄帝曾驱熊罴同炎帝作战...
【出典】 《汉书》卷七十一《疏广传》:“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广徙为太傅。”“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 趣卖以共具...
【出典】 《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安传》附《袁闳传》:“延熹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 【释义】 散发原为披发不束,唐诗中用来喻指解冠隐居。 【例句】 微月清风来,方知散发妙。 (钱起《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其一2618)这里以“散发”喻...
【出典】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三国魏·苏林注:“里名也。”《梁书》卷二十五《徐勉传》:“上修五礼表曰:‘……淄上淹中之儒,连踪继轨;负笈怀铅之彦,匪旦伊夕。’” 【释义】 淹中为春秋鲁国里名,是《礼古经》所出之地;后...
【出典】 《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释义】 秦末陈涉以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抱负,后世用为典实。 【例...
【出典】 《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 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
【出典】 见“桃林”条。 【释义】 周武王伐殷成功后,散放军马于华山之阳,以示偃武修文。 【例句】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杜审言《扈从出长安应制》737)这里用有关华山的典故,以切途经之地,谓皇帝(武后)沿途发怀古之思。...
【出典】 见“雁行”条。 【释义】 见“雁行”条。 【例句】 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一2541)这里以鸿雁为喻,谓作者之弟杜观有消息传来。...
【出典】 《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主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王必察之。’王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冶人谓...
【出典】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序》:“《鸿雁》,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 【释义】 旧解以为《鸿雁》的主旨是赞美周宣王能安集众...
【出典】见“雁书”条。 【释义】见“雁书”条。 【例句】①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2415)这里以鸿雁为喻,责怪友人没有来信。②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2424)这里以鸿雁为喻,表现惦念友人...
【出典】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顾恺之传》:“(恺)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心遂患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 【释义】 晋代画家顾恺之,曾用棘针(即棘刺)钉邻女图像,使她感到心痛的办法,达到追求邻女的目的。 【例...
【出典】 《周易·渐卦》:“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唐·孔颖达疏:“鸿,水鸟也。干,水涯也。渐进之道自下升高,故取譬鸿飞自下而上也。”《渐卦》“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衍衍,吉。”“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六四,鸿渐于木,...
【出典】 《礼记·王制》:“成狱词,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 【释义】 相传古代树九棘作为朝臣站位的标帜。大司寇听断狱之政于棘木之下。唐诗中以“棘寺”作为大理寺的别称。 【例句】 ①垂银棘庭印,持斧柏台纲。(...
【出典】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梁鸿传》:“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有顷,又去适吴……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参见“梁鸿”条。 【释义】 东汉高士梁鸿隐居不仕,曾于吴地为人赁舂为生。后...
【出典】 《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佛图澄传》:“佛图澄,天竺人也。本姓帛氏。少学道,妙通玄术。”“季龙大享群臣于太武前殿,澄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坏人衣。’季龙令发殿石下视之,有棘生焉。冉闵小字棘奴。”《晋书》卷一○七《石季龙载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