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世说新语·纰漏》:“蔡司徒渡江,见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后向谢仁祖说此事,谢曰:‘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南朝梁·刘孝标注:“《大戴礼·劝学篇》曰:‘蟹二螯八足,非蛇蟺之穴无所寄...
【出典】见“腐鼠”条。 【释义】见“腐鼠”条。 【例句】堂堂削玉青蝇喧,寒鸦啄鼠愁飞鸾。(李咸用《昇天行》7381)这里化用《庄子》故事,自述受到小人的无端猜忌。...
【出典】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孝成赵皇后……号曰飞燕。”“哀帝即位,尊赵皇后为皇太后。……司隶解光奏言:‘臣闻许美人及故中宫史曹宫皆御幸孝成皇太帝,产子,子隐不见。……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哀帝崩,...
【出典】 《三国志》卷二十九《方技传·管辂传》:“(正始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吏部尚书何晏请之,邓飏在晏许。晏谓辂曰:‘闻君著爻神妙,试为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不?’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头,夹在鼻上,驱之不肯去,有何意故?’辂曰:‘夫飞鸮,天下贱鸟……今君...
【出典】 《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一《哀江南赋》:“昆阳之战象走林,常山之阵蛇奔穴。” 【释义】 常山蛇阵是古代一种用兵的阵法,唐诗中...
【出典】 《论语·子张》:“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宋·邢昺疏:“堂堂,容仪盛貌。” 【释义】 春秋时曾参有“堂堂乎张”语,称赞子张容仪庄严大方。后世用作称颂人仪表不凡的典故。 【例句】 谔谔宁惭直,堂堂不谢张。(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
【出典】 见“宓子贱”条。 【释义】 见“宓子贱”条。 【例句】 堂上五弦销暇日,邑中千室有阳春。(独孤及《酬常郿县见赠》2776)这里用宓子贱事,称美常郿县以德治县。...
【出典】 见“宋弘不谐”条。 【释义】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劝宋弘弃妻再娶湖阳公主,宋弘拒绝,有“糟糠之妻不下堂”之语。后因以“下堂”喻指休弃妻子。 【例句】 同器不同荣,堂下即千里。(李益《杂典》3203)这里化用“下堂”典,谓夫妻一旦离异,顿时相距千里。...
【出典】 见“斥鴳”条。 【释义】 《庄子》寓言中的小雀(斥鴳)以栖息于蓬蒿之间而自得。 【例句】 自谓能生千里足,黄昏依旧委蓬蒿。(于邺《下第不胜其忿题路左佛庙》8314)这里借以寄托落第后的怨忿心情。...
【出典】 见“隐榆”条。 【释义】 见“隐榆”条。 【例句】 人心惊獬豸,雀意伺螳螂。(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8027)这里用“雀伺螳螂”比喻镇压黄巢的官军将帅间互有兼并之心。...
【出典】 见“惊弦”条。 【释义】 见“惊弦”条。 【例句】 ①遥弯落雁影,虚引怯猿声。(李峤《弓》709)这里借以咏弓。②涸鳞惊煦辙,坠羽怯虚弯。(骆宾王《途中有怀》841)这里借以自述饱经忧患的不安心情。③断猿知屡别,嘶雁觉虚弹。(张说《闻雨》976)这里用...
【出典】《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色。有一人在其中,一谓张之,一谓歙之,再三呼而不应,必以丑声随其后,向不怒而今怒,向虚而今实也。” 【释义】《淮南子》借虚船(空船)与它船相撞的故事,论证“虚己以游于世”...
【出典】《大戴礼·易本命》:“丘陵为牡,溪谷为牝。”《文...
【出典】《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崔(譔)云:‘白者,日光所照也。’” 【释义】《庄子》以“虚室生白”比喻清静的心境,后世有人据其字面用来喻指人世。 【例句】①兴残虚白室,迹断孝廉船。(杜甫《哭韦大夫...
【出典】《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释义】古时乘车以左席为尊。战国魏隐士侯嬴,为大梁夷门监者,魏公子乘车虚左席往请侯嬴赴宴。后世...
【出典】《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 【释义】 传说周武王曾亲自抢救中暑的人,唐诗中用作咏酷暑的典故。 【例句】 前圣慎焚巫,武王亲救暍。(杜甫《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
【出典】 见“涸鳞”条。 【释义】 见“涸鳞”条。 【例句】 ①余波期救涸,费日苦轻赍。(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2559)这里说期待群公予以接济。②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钱起《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2620)这里称赞李明府能急人之难。...
【出典】 《左传·僖公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秦于是乎输粟于晋。” 【释义】 春秋时,晋国闹饥荒,求助于秦,秦国运粮相救。后世用作咏救济饥荒的典故。 【例句...
【出典】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魏公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击杀晋鄙,公子遂将...
【出典】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钟会传》:“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弼好论儒道,词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余卒。”南朝宋·裴松之注:“弼字辅嗣。何劭为其传曰: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弼天才卓出,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