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
【出典】 南朝梁·庾肩吾《岁...
【出典】 见“王粲去国”条。 【释义】 东汉末王粲曾避乱赴荆州,有诗句“远身适荆蛮”咏此;后世用“适荆蛮”作为避乱的典故。 【例句】 ①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2320)这里以王粲自喻,自谓将避乱而赴吴楚。...
【出典】 《三国志》卷五《魏书·文昭甄皇后传》注引王沈《魏书》:“(甄)后以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后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 【释义】 传说三国魏甄后幼时,每次入睡后,总...
【出典】 见“章甫”条。 【释义】 宋人到越国去卖殷冠,越国人不戴帽子,无人需要。后世用作适非其所、才无所用的典故。 【例句】 衣冠迷适越,藻绘忆游...
【出典】 见“却秦”条。 【释义】 见“却秦”条。 【例句】 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2200)这里活用鲁连事,借以自叹无所作为。...
【出典】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骏马名骓,常骑之……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自刎而死。” 【释义】 神骓为项羽所骑骏马名,项羽自刎前将马赐予亭长。 【例句】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
【出典】 《左传·僖公七年》:“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释义】 春秋时楚文王劝申侯出走,有“无适小国”语,嘱他不要到小国去,认为小国不会容纳他。 【例句】 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杜甫《题郪县郭三十...
【出典】 《尚书·周书·武成》:“唯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旧题汉·孔安国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 【释义】 《武成》有“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语,记叙周武王祈神佑民。 【例句】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杜甫《石犀...
【出典】 东汉·王充《论衡》卷二十二《订鬼》:“《山海经》又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释义】 神荼为古代神话中能执鬼的神。 【例句】 拟似神荼怒,...
【出典】 《文...
【出典】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太传》:“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出典】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见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 【释义】 晋代神话故事云,兖州有神妃,号成夫人,能弹箜篌,闻乐起舞。后世用作咏乐人、舞女的典故。 【例句】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
【出典】 见“烂柯”条。 【释义】 见“烂柯”条。 【例句】 ①看毕初为局,归逢几世孙。(耿湋《仙山行》2995)这里咏王质遇仙事。②闻逐樵夫闲看棋,忽逢人世是秦时。(卢纶《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3138)这里将畅当访麻道士比作王质遇仙之行。③未知樵客终何...
【出典】 《史记》卷十二《武帝纪》:“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蹏氏观,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武帝外祖母)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释义】 神君为汉...
【出典】 《文...
【出典】 《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病,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玠在群伍之中,实有异人之望。龆龀时,乘白羊车于洛阳市上,咸曰:‘谁家璧人。’” 【释义...
【出典】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括地志》云:‘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昔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春秋时为厉国。’”《淮南子·修务训》:“古者民茹草饮水……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
【出典】 南朝梁·王僧孺《夜愁二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二) 【释义】 南朝王僧孺有“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的诗句,形容自己因心愁意乱而造成的错觉。 【例句】 ①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
【出典】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