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规,字道则,刘裕的小弟弟。年少时有大志。刘裕与他共同谋划讨伐桓玄。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三月,刘裕率军攻破建康,五月杀桓玄。桓玄余党桓谦、桓振占据江陵,继续对抗朝廷。 刘道规、何无忌奉命剿灭桓玄余党。于马头城(今湖北公安西北,北与江陵隔长江相望)...
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何无忌、刘毅、孟昶等共推刘裕为盟主,起兵讨桓玄。攻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后,桓玄挟持晋安帝逃到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何无忌与刘毅、刘道规等率兵追击。桓玄继续向西逃入江陵(今湖北江陵),留下大将郭铨、何澹之守湓口(今江西九江西北),...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人。本来名字叫张世,宋太宗刘钟给增加了一个“兴”字,来表示对他的褒奖。 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宋太宗即皇帝位不久,宋晋安王刘子勋也在寻阳(今江西九江)自称皇帝。四方守将纷纷投靠刘子勋,朝廷形势危急。太宗加封张兴世为...
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刘裕伐南燕,参镇军军事胡藩随从征讨。南燕王慕容超屯兵于临朐(县名,治所在今山东临朐)城外。刘裕率军来到临朐城下。 胡藩建议刘裕说:“敌军屯兵于城外,城内留守的人一定不多。我们如果派兵偷袭临朐城,砍掉城头上的旗帜,敌军一定会大乱,...
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朱龄石伐蜀,下邳太守刘钟担任先锋,奉命从外水进攻。第二年六月,大军抵达彭模城(今四川彭山东南南岷江东岸)。蜀将侯辉,谯诜沿岷江两岸连营扎寨,号称3万人。 主帅朱龄石征询刘钟意见说:“现在天气酷热,敌军固守险地,严阵以待,如果马上攻...
朱超石,朱龄石弟弟,出身将门,善于骑马作战,也喜欢读书作文。讨刘毅、司马休之有功,刘裕封他为新野太守。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北伐,命他担任先锋。 朱超石率军来到黄河南岸,北魏10万大军屯扎河北岸。北魏派几千骑兵沿河巡行,只要有漂渡北岸的人,都被他...
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刘裕派建威将军朱龄石为元帅,率领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锤、龙骧将军朱林等共计两万人攻打蜀国(今四川,都城在今四川成都)。 出发前刘裕同朱龄石谋划进攻的路线,刘裕说:“上次伐蜀(公元407年),刘敬宣取道内水(四川江州...
宋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北魏大帅拓跋焘南征,大军逼近彭城(今江苏徐州)。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张畅跟随太尉江夏王刘义恭镇守彭城。刘义恭见兵临城下、锐不可挡;城内士兵虽不少,但粮食不足,打算放弃彭城回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于是召集众将领商议。 安北中...
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刺史刘道济贪图财货,与民争利,禁止百姓冶铁,垄断铁器,高价出售,大获专利。这导致商贾失业,人民涂炭,怨声载道。这年七月,五城(今四川中江)人赵广、帛氐奴借人民对官府的不满,杀牛盟誓,举行起义。 为了对百姓更具...
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八月,刘裕北伐后秦,命令龙骧将军王镇恶担任前锋。临行前,前将军刘穆之勉励他说:“过去晋文王派邓艾伐蜀,立下大功;现在派你进攻关中,希望你也能建立大功。”王镇恶回答:“不攻下咸阳(郡名,治所在今陕西咸阳东北汉长陵),誓不再渡江回来...
刘毅与刘裕曾经合谋起兵讨伐桓玄,他自认为功高势大,骄横放纵,图谋不轨。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九月,刘裕假借晋安帝命令,公布刘毅罪状,指斥他与弟弟刘藩及谢混共谋不轨,并先逮捕了谢混、刘藩,命令他们自...
宋少帝刘义符(公元405—424年)是刘裕长子,公元422年即皇帝位。他不理朝政,荒淫无度,残忍暴虐,无恶不作。宋景平二年(公元424年)五月,司空徐羡之、尚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等人密谋废除宋少帝,另立新皇帝。 谢晦借口修整领军府中的房屋,先将家里人全部撤出,准...
刘穆之,字道和,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是刘裕的重臣和得力谋士。年轻时博览群书,广见多识。刘裕起义讨桓玄,任命他为主...
檀道济,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初为刘裕部将,多次获立战功。元嘉九年(公元431年),宋文帝封他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命他率军大举北伐。 第二年二月,檀道济进驻济上(今山东济水),20多日间,与魏军打了30多场仗,每战必胜,所向披靡。大军抵达历城(今山东济南),...
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九月,荆州刺史刘毅与刘藩、谢混等图谋不轨。刘裕假借晋安帝命令,亲自率领大军征讨,派豫州刺史诸葛长民留守建康(今江苏南京)。十月,刘裕攻破江陵(今湖北江陵),灭刘毅。 诸葛长民平日骄纵奢侈,目无法纪,百姓怨声载道。他一直担心刘裕要查...
晋义熙六年(公元410年)八月,刘裕总结与卢循作战的经验,大力训练水军,为进攻卢循积极作准备。十一月,他命令建威将军孙季高由海上进攻广州(今广东广州)。广州是卢循的根据地,那里的守军根本未注意到海道防御问题。孙季高军队犹如自天而降,先烧毁敌军战船,突然出...
晋义熙四年(公元408年)五月,刘裕北伐南燕。第二年二月,卢循(孙恩妹夫,孙恩死后,他的部下推选其为首领)乘机袭击建康(今江苏南京)。他与他的姐夫徐道覆从广州(治所在今广东广州)出发,分两路向北进军。西路由卢循率领,在长沙击败荆州刺史刘道规,接着攻陷巴陵(今...
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三月,刘裕讨桓玄,攻打伪“楚”的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义军逼近覆舟山(今江苏南京太平门内玄武山),桓玄派堂兄卫将军桓谦驻守东陵口(覆舟山东北),派后将军卞范之屯兵覆舟山西,共有两万兵马抵御义军。刘裕义军只有几千人,但他认为作战重...
晋元兴二年(公元403年),刘裕在永嘉(郡名,治所在今浙江温州)击败卢循。何无忌赶到永嘉,劝他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义讨伐桓玄,刘裕不同意。他认为一方面会稽离京城建康遥远,起义难以成功;另一方面桓玄还没有正式篡位,讨伐他名不正,言不顺。等他篡位阴谋完全暴露...
晋元兴二年(公元403年)六月,刘裕因讨卢循有功,被加封为彭城内史。当时桓玄是晋相国,号楚王,正在广泛培植亲信,努力扩充势力,积极准备着篡夺帝位。 有一次,桓玄的堂兄卫将军桓谦叫开左右的人,暗中问刘裕:“楚王德高望重,四方归附,朝中很多人都说晋安帝应当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