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三首》 - 魏·刘桢

2023-11-17 可可诗词网-历代哲理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其一》原文与赏析张磊原创

[魏]刘桢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其三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从弟,就是堂弟。这三首诗,从字面上看,都是咏物诗,实际全用比兴手法,分别以蘋藻、松、凤凰喻其从弟,有赞美与勉励的两重意思,希望他能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这也可看作是作者自喻。

第一首,咏蘋藻以喻其从弟品格之高洁。

诗的第一、二句说,河水泛泛东流,水中之石磷磷可见。泛泛,水畅流的样子,磷磷,水中之石明显可见的样子,比喻水之清澈。这两句,写蘋藻生长地之清澄洁净,比喻从弟出生环境之美。

第三、四句说,蘋藻生长在这清澄的水边,花叶纷繁,在水中荡漾。蘋,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浅水中,又名四叶菜、田字菜。藻,是一种隐花植物,淡水和海水中都有。拢溺,形容蘋藻为水流飘动的样子。华,同花。这两句,写蘋藻生长之繁茂,比喻从弟才华之美。

第五、六句说,把蘋藻采来,可以拿到宗庙里进献给帝王的祖先,也可以进献给高贵的宾客。荐,进奉,献。宗庙,古代帝王敬奉其祖先的庙堂。羞,进献。嘉,美好。这两句,写蘋藻之重要用途,典出《左传·隐公三年》:“君子曰……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如果有诚意,虽是山涧水泽的草和蘋藻等,也可用来祭祀鬼神,进享王公)。”这里,比喻从弟虽然出身寒门,品质却很高洁。

第七、八句说,难道没有园中葵菜等可以进献宗庙王公吗?只是因为蘋藻美就美在这是生于幽深的水泽之边的,不受尘埃的污染。葵,指葵菜,是蔬类植物,有兔葵、楚葵、凫葵等。懿,嘉美。这两句,写蘋藻用途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比喻从弟之不受世俗尘埃沾污。

第二首,咏松柏以喻其从弟本性坚贞,不屈不挠。

诗的前四句说,山上面的松树亭亭耸立着,溪谷中却满是瑟瑟的风声;风声竟是何等的盛啊,松枝竟是何等的坚韧啊。亭亭,耸立的样子。瑟瑟,风声。这四句,形象地写出了松树之不畏狂风,比喻其从弟不屈不挠的性格。

诗的后四句说,冰霜正凛冽寒冷,然而松树挺拔的姿态一年到头总是那么端正美好;难道松树遭受不到严寒的侵袭吗?因为松柏秉性坚贞,不怕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这四句,写松柏之不畏严寒,比喻其从弟之本性坚贞。

第三首,咏凤凰以喻其从弟之志向远大、不苟同流俗。

诗的第一、二句说,凤凰栖集在丹穴山上,徘徊于孤竹根旁。南岳,指丹穴山。《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五采而文,名曰凤。”孤竹,不成林的一枝竹。《诗经·大雅·卷阿》郑笺:“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这二句,写凤凰目前之幽居,比喻其从弟不仕于朝的高蹈生活。

诗的第三、四句说,凤凰并不满足于现有生活,还想高飞上天。于心,在心里。厌,同餍,满足。奋翅,振翅高飞。凌,上。紫氛,指天空。天空愈高而色愈深,故也称天空为“紫氛”或“紫虚”。这二句,写凤凰之远大志向,比喻其从弟之志向远大,有意出仕。

这首诗的前四句,总起来说是写凤凰目前之幽居和远大志向。那末,既有远大志向,又为什么要幽居呢?诗的后四句就回答了这一问题,说因为凤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虽然关心国事,但要飞出来是有条件的。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凤凰振翅高飞岂不辛苦?只是羞与黄雀同群。黄雀,《文选》李善注:“黄雀喻俗士也。”这二句,写凤凰之清高,比喻其从弟不愿与俗士为伍。而诗的最后二句,意思却又来了一层转折。“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要到圣明君主出来的时候,凤凰才飞出来。仪,来归。须,等待。这二句语意,化用《论语·子罕》孔安国笺语:“圣人出,则凤凰至。”比喻其从弟对明君之盼望。

这三首诗,一咏蘋藻,二咏松,三咏凤凰,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环境的烘托,又有典故的运用;而且又都是咏物喻人,把物写得赋予人格化,都是用来比喻其从弟;不失为咏物诗中的名作。

古语说:“凌风知劲节,负雪见真心。”这三首诗中的蘋藻、松、凤凰,都有着劲草的品格,在艰难的环境中都表现出了他们的“真心”。从这一角度来说,这三首诗,也正包含着这一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