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潼关诗(二首)》

《题潼关诗(二首)》

其 一



日照潼关四扇开,我曾策马过城崖

虾夷蛰伏风陵渡,虎帐纵横烽火台

文武衣冠多穴处,渔樵庐舍徙河埃

劳劳吾党二三子,日巡关隘有几回





[注释]

①四扇: 指四扇城门。参见前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贾》注②。此句直接采用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贾》诗的现成句子。

②城崖: 城边。

③虾夷: 比喻指日寇。蛰伏,隐藏。风陵渡: 地名,系山西省通往潼关的渡口。

④虎帐: 指抗日部队的军营。

⑤衣冠:缙绅,借指政府官员。多穴处: 穴,洞: 当时潼关县政府机关驻在禁沟,多在窑洞里办公。

⑥渔樵庐舍: 指渔民和樵夫的茅屋草舍。徙河埃,徒:迁移。河埃:河边。指渔民和樵夫都从河边迁移走了。

⑦劳劳: 奔波,操劳,辛苦的样子。吾党,指潼关国民党县党部。二三子:指潼关的政府官员。

⑧关隘:关口要隘。



【题解】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潼关县党部书记长赵国鼎前往重庆受训,适逢李庄之父李旷松在战干团担任教官。赵国鼎受训期满,即将返回潼关时请李旷松给他写字留念,李旷松即提笔给他在四扇条幅上写了这两首诗。这两首诗曾在潼关一带文人中广为流传。此组诗选自 《潼关文史资料》第五辑,此诗为两首中的第一首。



【简析】

这首诗从自己曾到过潼关写起,然后写日寇窥视潼关伺机攻占,潼关军民同仇敌忾,严防死守,奋力抗日,对抗日前线的军政官员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做好潼关的抗日防务。



其 二



漫说河阳满县花,此时应使种桑麻

邻封闻有人相食,道馑辄闻鬼自哗

小子何能控百雉,老夫悬虑滞三巴

愿君拾取投河壁,相与鸣珂斩豕蛇





[注释]


①漫说: 都说。满县花: 潼关古称桃林塞,相传原遍地桃花盛开。庾信《春赋》有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 句。

②应使: 应该让。种桑麻:指从事农业劳动。

③邻封:邻县,此处指阌乡县。

④道馑: 遭了年馑的道路上。辄闻: 动辄听到。鬼自哗,饿鬼自相喧闹嚎叫。

⑤小子:指其儿子潼关县长李庄。百雉:比喻潼关城的高大。长三丈高一丈为雉,雉又指城垛。控百雉:指镇守潼关。

⑥老夫: 作者自谓。悬虑:担心,忧虑。滞: 逗留。三巴:地名,古称巴郡、巴东、巴西为三巴。此泛指四川。

⑦君: 指赵国鼎。投河壁: 掉到水中的城墙,这里泛指处于抗日前线的潼关。

⑧相与:和他(指李庄)一起。鸣珂: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谓之鸣珂。此处指战马或好马。豕:猪。豕蛇: 比喻日寇。



【题解】

此诗为两首中的第二首。



【简析】

这首诗首联从春天潼关应该开始春耕起笔,颔联接着写潼关邻县灾荒后百姓的苦难生活,颈联流露出对儿子潼关县长李庄肩负潼关抗日防务和政务重任的担忧,尾联希望赵国鼎能同儿子李庄等一起做好潼关的抗日防务和政务,抵御日寇的进攻,消灭日寇侵略者。诗歌情真意切,充满爱国爱民思想,抒写自然贴切流畅,感人至深。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3-30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jianshang/tongguan/174125.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