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023-08-16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出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意思】田野和小路都被乌云覆盖, 黑沉沉的一片,只是江上的渔船里还有 明亮的灯火。
 
【鉴赏】野外小径和天空的乌云都黑黝黝的一 片,唯独江中船上的灯光十分明亮。这两句诗从视觉写野外的雨中之景。 上句写径与云俱黑,如同拉上黑色的帷幕。它对下句的船火是一个显目 的反衬,使船火变得格外明亮。同时,船火的明亮也使得四周越发黑暗 了。这种相互对比的描写,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作者在这句诗中,完全采用静态描写的办法,雨夜之景摹状极为 真切。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江岸等 地,四周乌黑一片,只有灯火闪现。 [例]月黑之夜,波浪拍打着江岸。不远 处有渔火忽隐忽现,使人想起杜甫“野径 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诗句。(李如明 《古迹斑斑古鼓镇》)二、用以形容映衬 之美或说明衬托的作用。[例]这些小 玩意,都应力求鲜艳夺目,“野径云俱 黑,江船火独明”,在深冷的底色上,星 星热色都会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 效果,把你装扮得动人起来。(钱中立 《云想衣裳花想容》)
 
【应用】 地上和天上的云全是黑沉沉的, 连小路也辨不清,只有江上船里 的灯火是明亮的。语出唐·杜甫 《春夜喜雨》: “野径云俱黑,江船 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形容江边沉沉夜色。也比喻 黑暗背景中的亮色格外醒目。◇这 些小玩意儿,都应力求鲜艳夺目。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在 深冷的底色上,星星热色都会起 到 “万绿丛中一点红” 的效果, 把你装扮得动人起来。(钱中立 《云想衣裳花想容》)
 
【全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①喜雨:及时的好雨。②红湿处:指花树经雨红润一片。③锦官城: 指成都,是蜀国的都城。
 
【鉴赏】
 
         杜甫集中写雨的诗作很多,不拘一格,各具风采,而这一首《春夜喜雨》更是体物精微的上乘之作。沈德潜称它能“传出春雨之神”,确 实是深有体会的评语。全诗扣住题目,写喜雨、春雨、夜雨的特点,绘声绘形,精细又浑然一体地写出了雨的神态。
 
         首联写“喜雨”。俗话说: “春雨贵如油。” 诗人又是因陕西大旱,离开华州司功的职位,飘流到蜀中的。他在《大雨》诗中曾写到:“敢辞茅苇漏,已喜禾黍高。”即使滂沱大雨,茅屋摧破,只要对庄稼有利,他也高兴,何况是细细滋养着庄稼的滴滴春雨呢?这一联,“好”字情感化,“知”字拟人化,“乃”字以虚字传神,表现春雨下得适时,恰到好处,字字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第二联写“春雨”,表现了诗人描摹精微的高超诗艺。诗人不但能绘形,还能绘神。春天的好雨不是夏天的暴雨,也不是冬日的寒雨,它是一种轻轻飘洒,无声无息的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它是那样的温柔多情,而渗透力又是那样的惊人,潜入大地,潜入万物。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诗人能感受到。“潜”、“细”二字体物工切,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神情。
 
        第三联写“夜雨”。濛濛细雨中,四野一片漆黑,唯有远处江上一点渔火在闪烁。这一幅画图明暗对比,黑白分明,使画面显得分外宁静而鲜明。“云俱黑”写出了春雨野郊的深邃、清静,“火独明”给予读者的感受则更微妙,它表现出的生动乐观的情调与春雨中万物潜滋暗长的节奏是和谐一致的。
 
        尾联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好雨一夜,万物润泽,待到明朝去看 ,一片湿润的红锦将打扮得更加美丽。这一联中“红、湿、重”三字用得很妙,状雨后的花朵,形神毕肖,特别是这个“重”字,以人情体贴物理,作者似乎感受到了那一枝颤巍巍、湿漉漉、水灵灵的红花的分量。
 
         这一首诗无一句不是春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细腻地写出雨的形态,真切而精妙地刻划出雨的神态,字字句句又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由“好雨”写到春雨的温柔潜入的深情,又“潜入夜”引出云黑灯明的夜景,由一点渔火又联想到红湿的花朵。处处勾连,一气呵成,确实是唐诗中的精品。
 
【点评】
 
        唐诗篇名。五律。杜甫作。见《杜诗详注》卷一○。上元二年(761)春作于成都。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诗人对夜降春雨,滋润万物的喜悦心情,反映其关心人民的可贵思想。此诗观察细致,摹写入微,且情景交融,形神俱佳。全篇不露“喜”字,而“‘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无一字不是春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查慎行语,《杜诗集说》引),写得精妙隽永之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句,扣住春雨的特点,描写雨水润物达到入化之境,是咏雨的千古名句。清人仇兆鰲评此二句曰:“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一○)沈德潜亦云此二句“传出春雨之神”(《唐诗别裁》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