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1

2023-01-19 可可诗词网-诗词释评 https://www.kekeshici.com

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古木闭空山苍然暮相对。林峦非一状,水石有余态。密竹藏晦明,群峰争向背。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留连南台客,想象西方内。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

【校记】

1.侍御,《全唐诗》一作“侍郎”。

【注释】

[元侍御] 指元载。《旧唐书》卷一一八《元载传》:“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父景昇,任员外官,不理产业,常居岐州。载母携载适景昇,冒姓元氏。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家贫,徒步随乡赋,累上不升第。天宝初,玄宗崇奉道教,下诏求明庄、老、文、列四子之学者,载策入高科……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时载避地江左,苏州刺史、江东采访使李希言表载为副,拜祠部员外郎,迁洪州刺史。”侍御,侍御史、监察御史等的省称。唐代御史台下设御史大夫一人,从三品,中丞二人,正五品上;侍御史四人,从六品下;监察御史十人,正八品上。唐朝重宪职(御史台之职),其官号为雄要。御史台分台、殿、察三院,侍御史所成称台院,居三院之首,掌纠弹百官、入阁承诏、受制出使,分判台事,又轮直朝堂,与给事中、中书舍人共同受理词讼,遇重大案件,则与刑部、大理寺会审,时号“台端”,尊称“端公”,权位重于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中唐以后,常为节度使、观察使之幕僚官如支使、参谋、掌书记等外官所带宪衔(加官之一种)。支硎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又名报恩山、南峰山。硎,平整的石头。山有平石,故名。晋高僧支遁隐居于此,因以支硎为号,山亦因支遁得名。《吴地记》云:“支硎山,在吴县西十五里。晋支遁,字道林,尝隐于此,后得道乘白马升云而去。山中有寺,号曰报恩,梁武帝置。”元载于至德二载冬迁洪州刺史,此诗当作于本年秋(757)。

[支公] 指支遁,东晋名僧,深于道行,与王羲之、许询等交往,世称支公。《世说新语·言语》:“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刘孝标注引《高逸沙门传》:“支遁,字道林,河内林虑人,或曰陈留人。本姓关氏,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家世奉法。尝于余杭山沉思道行,泠然独畅。年二十五始释形入道,年五十三终于洛阳。”又,《高僧传》卷四有《支遁传》。

[龙华会] 庙会名。旧时荆楚以四月八日设会祝弥勒下生。《荆楚岁时记》云:“四月八日,诸寺各设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佛教又有龙华三会,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开法会三次济度世人,分初会、二会、三会。《祖庭事苑》:“龙华树也,其树有华,华形如龙,故名龙华。经言当来弥勒于此树下说法度人,而有三会。初会先度释迦所未度者,次度其余,凡六十八亿人。第二会六十六亿,第三会六十四亿。故曰龙华三会。”

[南台] 南北朝至唐御史台的俗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通典》卷二六:“后汉以来谓之御史台,亦谓之兰台寺。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台。后魏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仆以下,悉送南台。”

[西方] 西方之教,指佛教。王通《中说·周公》:“或问佛子,曰圣人也。曰其教何如,曰西方之教也。”

[观心] 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十不二门指要录》上:“盖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唐施肩吾《题景上人山门》:“水有青莲沙有金,老僧于此独观心。”

【评论】

《唐诗镜》卷二九:语色苍翠。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笺注》卷二:“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古木闭空山,苍然暮相对。”支公,道林也。支硎以此得名。今支公去矣,龙华会寂其无,但见古木苍然,空山中暮对而已。“林峦非一状,水石有余态。密竹藏晦明,群峰争向背。”写支硎山境之妙,林峦各呈奇状,水石态有余妍,山水之秀非一览而可尽者。至于竹密阴浓,藏昏晓而不觉,群峰或向或背,若不相下者。“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日落之时,峰峰带影,青蔼之气,步步入胜,而寺中之香气腾上空山,寺外之猿声,传闻云表,游者能不留连。“留连南台客,想象西方内。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南台,御史台也。侍御史于此留连,而想西方之圣教,相与寻溪散步,逐水而还,因悟水月禅心,内观无碍,吾两人各得清净之妙理也。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