驺虞

2019-05-16 可可诗词网-《诗经》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彼茁者葭, 壹发五, 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 壹发五, 于嗟乎驺虞!

        《召南·驺虞》是一首反映奴隶社会被压迫者恐惧、悲愤的痛楚心 理的童谣。
        认识这首诗的关键在于对“驺虞”的理解。《玉篇》: 驺虞是义兽,“至 德所感则见”。《广雅》:“驺虞尾长于身,西方之兽也,不履生草,食自 死之肉。”《毛传》也说,兽名,白虎黑文,不食生物。这些都荒诞不足 取。有“驺虞”是厩御、故养畜牧之人的说法,但较为笼统,没有搞清楚 是什么人。还是《韩诗》解释得正确,谓为给天子掌管鸟兽之官。地位 不高,却也不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大抵相当于唐代的“五坊小儿”, 狐假虎威,可以穷凶极恶地肆虐。“葭”指芦苇,“蓬”指蒿莱,二者对仗互 文。“发”读为拨;“”和“”都是仔猪的意思。
        在一个深秋的黄昏,年龄只有八、九岁模样的放猪奴隶正急得满头 大汗。他丢了五只小猪,这可是要命的大事。他是在牧猎官的辱骂和鞭 挞中生活过来的儿童,一见到驺虞那张似乎要吞噬一切的冷冰冰的脸, 他的心就战栗,肌肉就痉挛。一想到丢猪的事,他身上还没有愈合的伤 口又在作疼。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阵阵吹拂,茂密茁壮的芦苇和蓬 蒿舒展着细长的腰肢微微地左右倾斜。牧猪娃突然从几声尖细的叫声中 听到了希望,他用满是茧子的小手使劲地拨开一层层芦苇,摔了一跤, 支撑起瘦弱的身体不顾一切地继续前行。他憔悴蜡黄的小脸泛起淡淡的 红光,发现了! 发现了! 五只小猪一只不少。“于嗟乎”,感叹词,意即 呜呼。小牧童对牧猪官又恨又怕,找到了猪仔,他那紧张而恐惧的心理 才松驰下来。于是,一首感人至深的童谣问世了。
        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儿童劳动生活的诗篇大体有两种意境。第一种 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童孙末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辛弃 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这是对儿童劳动生活的赞美,写出了田园生活中一味自 得的乐趣和淳朴可爱的人情风尚。第二种如顾况《囝》:“囝生闽方,闽 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致金满屋。为髡为钳,视如草木。… …”这是对残酷的阶级压迫的控诉,一曲令人心悸的童奴凄苦激愤的悲 歌。《召南·驺虞》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也存在于这第二种之中。钱 钟书先生说:“西洋文学里牧歌的传统老是形容草多么又绿又软,羊多么 既肥且驯,天真快乐的牧童牧女怎样在尘世的干净土里谈情说爱; 有人 读得腻了,就说这种诗里漏掉了一件东西——狼。我们看中国传统的田 园诗,也常常觉得遗漏了一件东西——狗,地保公差这一类统治阶级的 走狗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剥削和压迫农民的制度(《宋诗选注》)。”可喜的 是,早在先秦的童谣中就出现了代表周朝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狗的形象一 —驺虞。《召南·驺虞》一方面有着一般田园诗的风景和人情——一望 无际的茂密的芦草和牧猪娃发现丢失的仔猪的喜悦,另一方面则有着周 朝贵族的爪牙给予童奴心理上带来的何等苛酷的重压。尽管驺虞形象没 有在诗中直接出现,但他作为可怜的牧猪娃心中须臾不离的恐怖的记 忆,能给读者带来多少血腥的联想。这种潜形象的审美价值与《硕 鼠》、《伐檀》等直接暴露统治阶级的作品相映成趣,体现出《召南·驺 虞》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此篇抓住了儿童做错事怕大人责骂的普遍心 理,把它放在阶级压迫的特定人际关系中去表现,其现实主义意义便愈 发显得强烈突出。
        宋代的李仲蒙曾对赋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作出了精当地概括,他说: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 (胡寅《裴然集》)“彼茁者葭”是叙物,但里面 包含着牧猪娃找不到仔猪的焦急心情;“壹发五”也是叙物, 但里面充 满了牧猪娃找到仔猪后的惊喜之感。面对茁壮茂密的芦草,牧童先是觉 得碍事、讨嫌,当发现仔猪后,他又感受到芦草的美了。同样,拨开苇 丛,看见目标,牧童先是一阵欢欣涌上心头,紧接着一想起驺虞那狰狞 的面部、长长的皮鞭,热情旋即便冻结了。童谣通过客观景物的描绘, 烘托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达到了情景相生,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使得 千百年后的读者,依然从它那经济的语言中得到丰富的艺术享受。
        另外,“驺虞”的读法,在诗中也有变化。据学者考证,前一章“驺 虞”叶“葭”、“”, 应读为“驺牙”; 后一章“驺虞”则叶“蓬”、“”, 应读 为“驺吾” (音翁)。《正字通》:“驺虞”或作驺吾驺牙。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