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

“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诗句出处:《正乐府十篇·农父谣》;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黄河水如电,一半沈与倾。
均输利其事,职司安敢评。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
奚不车其粟,用以供天兵。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
《正乐府十篇·农父谣》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注释】:

美:

①味美。《孟子·尽心下》:“脍炙与羊枣孰美。”(脍:剁细了的肉。炙:烧烤的肉。羊枣:一种小柿子。孰:哪个。)《吕氏春秋·本味》:“果之美者,沙棠之实。”②美丽;漂亮。《诗经·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③美善;美好。《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美俗。”④称赞;赞扬。《谷梁传·僖公元年》:“美齐侯之功也。”

哉:

①语气词。1.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史记· 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 表示反问。相当于“呢”、“吗”。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反而。鄙:边地。)3.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呢”。《庄子· 山木》:“此何鸟哉?”②通“才(cái)”。副词。方才;刚刚。《尚书·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王:指周武王。丰:周旧都。)

农:

①耕种。《左传·襄公九年》:“其庶人力于农穑。”(庶人:平民;百姓。穑:收割庄稼。)②农业。贾谊《论积贮疏》:“今殴民归之农。”(殴qū:同“驱”。)③种田的人;农夫。《左传·宣公十二年》:“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吕氏春秋·孟夏》:“命农勉作。”(勉作:努力耕作。)④努力;勤勉。《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上。”《管子·大匡》:“用力不农。”

父:

(一)①父亲。《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没:通“殁”,死。)②对家族或亲戚中男性长辈的称呼。《尔雅·释亲》:“父三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母为曾祖王母。”③为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的尊称。《诗经 · 小雅 · 伐木》:“既有肥羜(zhù),以速诸父。”(羜:幼羊。速:召请。)④泛指动物雄性。左思《吴都赋》:“其上则猿父哀吟。” (二)fǔ ①对老年人的尊称。《史记·伍子胥列传》:“此剑值百金,以与父。”②同“甫”。对成年男子的美称,多附在名字后面。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庐陵:今江西吉安县。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长乐:地名,在今福建。王回深父:王回字深父。下文“平父”“纯父”同。)③为从事某一类行业男子的通称。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农夫渔父过而陋之。”④开始。《老子》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梁:强横,强悍。其死:指正常死亡。以为:“以”后省代词“此”“之”等,意思是用这句话作为……)

言:

①说话。《诗经 ·卫风·氓》:“载笑载言。”(载:助词。)②议论;谈论。《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③言语;言论。《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稽:根据。)④表达;宣说。《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永:同“咏”。唱。)⑤誓言;约言。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⑥一字称一言。王勃《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⑦一句称一言。《论语·为政》:“《诗经》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⑧助词。无义。《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

何:

(一)①疑问代词。1. 什么。《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nóng)矣?”(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2. 为什么。《汉书·伍被传》:“公独以为无福,何?”3. 何处。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②副词。1.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哪里”。《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身,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叹。相当于“多么”。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担。《诗经·曹风·候人》:“何戈与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负。《诗经·小雅· 无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为承受。《诗经·商颂·长发》:“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义后来写作“荷”。

计:

①算账;计算。《庄子·庚桑楚》:“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②账簿。《汉书·武帝纪》:“受计于甘泉。”(甘泉:地名。)③盘算;谋划。《盐铁论·论诽》:“好须臾之说,不计其后。”④计议;商量。《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⑤计划;策略。《史记·项羽本纪》:“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李斯《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

达:

①畅通。《荀子·君道》:“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②到达。李白《秋浦歌》:“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③通晓;明白。《汉书·元帝纪》:“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④周遍;全面。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盖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而达观古今,操行不轨者多富乐。”⑤豁达;旷达。《汉书·高帝纪》:“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⑥显达。《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⑦表达。何景明《明月篇序》:“辞必托诸夫妇,以宣郁而达情焉。”(宣:宣泄。郁:郁闷。)又指送达。陈翰《异闻集》:“君以书授之,令达宫中。”

王:

(一)①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尚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悉:都;全。)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③汉以后的最高封爵。《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国自析。”(主父:人名。册:同“策”。析:削弱。)④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尚书·大禹谟》:“四夷来王。”⑤首领;同类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⑥古代对祖父母辈的尊称。《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bǐ)为王母。” (二)wàng ①统治同家。《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欲王关中。”《商君书·更法》:“三代不同礼而王。”②成就王业。《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程:

①度量衡的总称。《荀子·致仕》:“程者,物之准也。”②衡量;考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器能:才能。)③准则;规则。《吕氏春秋·慎行》:“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④限期;限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官作自有程。”(作:工程。)《汉书·刑法志》:“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⑤路途;路程。权德舆《送台州崔录事》:“扁舟山水程。”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计程今日到梁州。”韩愈《食曲河驿》:“孑(jié)孑万里程。”(孑孑:孤单。)⑥展示;展现。张衡《西京赋》:“程巧致功。”(致功:极尽功夫。)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