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乞求待得西风起,尽挽烟帆入太湖。

“乞求待得西风起,尽挽烟帆入太湖。”诗句出处:《新秋即事三首》;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痴号多于顾恺之,更无余事可从知。酒坊吏到常先见,
鹤料符来每探支。凉后每谋清月社,晚来专赴白莲期。
共君无事堪相贺,又到金齑玉鲙时。
堪笑高阳病酒徒,幅巾潇洒在东吴。秋期净扫云根瘦,
山信回缄乳管粗。白月半窗抄朮序,清泉一器授芝图。
乞求待得西风起,尽挽烟帆入太湖。
露槿风杉满曲除,高秋无事似云庐。醉多已任家人厌,
病久还甘吏道疏。青桂巾箱时寄药,白纶卧具半抛书。
君卿唇舌非吾事,且向江南问鳆鱼。

《新秋即事三首》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注释】:

乞:

(一)①求;讨;请求。《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②乞讨;讨饭。《史记·豫让列传》:“行乞于市。”③乞丐。《列子·汤问》:“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上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袁宏道《山居小语》:“乞微笑。”④贫穷。《宋书 ·后妃传》:“外舍家寒乞。” (二)qì 给予。《汉书·朱买臣传》:“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乞求:

①请求,祈求。《三国志·蜀·张嶷传》:“屡~~还,乃征诣成都。”②期望,希望。《洛阳伽蓝记·闻义里》:“遂礼神塔,~~一验。”

求:

①寻觅。《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嘤:鸟鸣声。)《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②追求。《诗经·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寤:睡醒。寐:睡着。思服:想念。)③乞求;请求。《战国策·赵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④要求;需求。《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⑤选择;选取。《论衡·讥日》:“作车不求良辰,裁衣独求吉日,俗人所重,失轻重之实也。”⑥证讨。《诗经·大雅·江汉》:“匪安匪游,淮夷来求。”⑦通“逑”。聚。《诗经·小雅·桑扈》:“万福来求。”

待:

①等;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②对待。《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吾待蜀不薄。”③依赖;倚仗。《商君书·农战》:“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上:君主。致死:效命。)④防御;防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⑤须;需要。《史记·天官书》:“传其人,不待告。”[待年]1.等待年长。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2.指女子待嫁。颜延年《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得:

①获取;得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贤明之士思得明君。”②捉得;找到。《聊斋志异·促织》:“逐而得之。”③得意。《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洋洋,甚自得也。”④得到的庄稼;收获;思想上获得;心得。汉·晁错《论贵粟疏》:“亡(wú)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⑤能;能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罗公远》:“试令罗公取,取不得则罗公输,取得则僧输。”⑦需要;应该;必须。《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合适;正确。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于彼计则得。”《汉书·叙传上》:“历古今之得失。”⑨完成;完了。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⑩通“德”。感激恩德。《孟子·告子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西:

①鸟类止息。《敦煌曲子词集·西江月》:“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②方位名,日落处,与“东”相对。《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③副词。向西;往西。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起:

①[动]站起,起来。《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②[动]起床。《孟子·尽心上》:“鸡鸣而~。”③[动]起身,出发。《墨子·公输》:“子墨子闻之,~于鲁。”④[动]兴起。《荀子·天论》:“一废一~,应子以贯,理贯不乱。”⑤[动]发动。贾谊《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矣。”⑥[动]起用。《泰州海陵县主薄许君墓志铭》:“有拔而~之。”⑦[动]修建。李华《吊古战场文》:“秦~长城,竟海为关。”⑧[动]开始。《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⑨[动]出身。《汉书·萧何曹参传》:“萧何曹参皆~刀笔吏。”

尽:

(一)①完毕;没有了。苏轼《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左传·襄公八年》:“粮食将尽。”②终结;结束。曹丕《典论·论文》:“年寿有时而尽。”李咸用《遣兴》:“雨尽晚云轻。”又终极;达到极点。《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成语有“仁至义尽”。李白《游太山六首》之三:“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八极:极边远之地。空闲:空旷。)③竭尽;竭力完成。《宋史·岳飞传》:“飞裂裳以背示(何)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④全;所有的。潘岳《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⑤副词。皆;都。《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一坐尽倾。”(满坐的人都很倾慕。) (二)jǐn 尽量。《礼记·曲礼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空坐着尽量往后,饮食就坐尽量往前,以免油污弄脏座席。)

挽:

①拉车。《左传·襄公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②拉船;拉纤。《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河:黄河。渭:渭水。)③牵引;拉。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④扭转;挽回。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十四:“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⑤哀丧;悼念。《世说新语·任诞》:“时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⑥卷起。苏轼《送周朝义守汉州》:“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韩愈《芍药歌》:“竞挽春衫来比并。”

烟:

(一)①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状物。《国语 · 鲁语上》:“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墟里上孤烟。”②泛指云气、雾霭等烟状之物。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③烟熏所积的灰。可制墨。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烟墨不言,受其驱染。”晁贯之《墨经·松》:“墨取庐山松烟。”代指墨。庾肩吾《谢赉铜砚笔格启》:“烟磨青石。” (二)yīn [烟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2. 为阴阳二气和合的样子。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3.云烟弥漫的样子。江淹《别赋》:“袭青气之烟煴。”

帆:

①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李白《行路难》诗:“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借指帆船。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③张帆行驶。韩愈《除官赴阙》:“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入:

①进入;由外面到里面。《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②泛指进入某种境界。李白《王右军》:“笔精妙入神。”③特指入朝为官。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出征入辅,幸不辱命。”④接受;收入。《左传·宣公元年》:“骤谏而不入。”(骤:屡次。)《新五代史·楚世家》:“岁入万计。”⑤上交;交纳。《墨子·贵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⑥参加;加入。《战国策·魏策一》:“入子之事者,吾为子杀之亡之。”⑦合于;相合;符合。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画眉深浅入时无?”(时:时髦。)⑧入声。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太:

①极大。《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②极远。《荀子 · 正论》:“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领,葬田不妨田。”(不妨田:指无坟丘。)③超过一定数量的。《史记·项羽本纪》:“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pí)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罢:同“疲”。)④对年长、位尊或辈分高的人的尊称。《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五日一朝太公。”⑤过于;过分。《晋书·夏侯湛传》:“吾子所以褒饰之太矣。斟酌之喻,非小丑之所堪也。”⑥同“泰”。安泰。《老子》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大象:指事物的本原。)《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