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悵欲還,晴煙滿千嶂。”詩句出處:《爛柯山四首》;是唐朝詩人劉迥的作品。
白雲引策杖,苔徑誰往還。漸見松樹偃,時聞鳥聲閑。 豁然喧氛盡,獨對萬重山。 石橋架絕壑,蒼翠橫鳥道。憑檻雲腳下,頹陽日猶蚤。 霓裳倘一遇,千載長不老。 靈境偶一尋,洞天碧雲上。爛柯有遺跡,羽客何由訪。 日暮悵欲還,晴煙滿千嶂。 繩床宴坐久,石窟絕行跡。能在人代中,遂將人代隔。 白雲風颺飛,非欲待歸客。
|
【註釋】:
日暮:
傍晚。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沉醉不知歸路。”暮:
①日落之時。《國語·晉語五》:“范文子暮退於朝。”(朝:朝廷。)②將盡;終末。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③晚;遲。《後漢書·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叔度:廉范之字。)④喻指衰老。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悵:
失意;煩惱。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史記·陳涉世傢》:“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恨:不滿意。)欲:
①欲望;願望。又作“慾”。《孟子·離婁下》:“從(縱)耳目之欲。”《孫子兵法·謀攻》:“上下同欲者勝。”②想要。《左傳·隱公元年》:“愛共叔段,欲立之。”《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③需要。《齊民要術·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④副詞。將要;快要。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⑤情欲;貪欲。劉伶《酒德頌》:“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還:
(一)①返回;回到原地或恢復原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宋成公如楚,還,入於鄭,鄭伯將享之。”(鄭伯:指鄭文公。享:設宴招待。)《史記·項羽本紀》:“還軍霸上。”②恢復。《魏書·顯祖紀》:“諸非勞超遷者,亦各還初。”(勞:功勞。遷:晉升。)③交還;歸還。《荀子·堯問》:“然而吾所執贄而見者十人,還贄而見者三十人。”也指交納。杜甫《歲晏行》:“割慈忍愛還租庸。”(庸:抵償勞役的佈帛。)④顧;回頭。潘嶽《傷弱子辭》:“還眺兮墳瘞(yì),草莽莽兮木森森。”(瘞:埋葬物。)《史記·滑稽列傳》:“疾步數還顧。”⑤償還。江淹《恨賦》:“裂帛系書,誓還漢恩。”(系:綁。書:信。)⑥通“環”。環繞。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⑦《漢書·食貨志上》:“還廬樹桑。”(廬:房舍。) (二)xuán ①旋轉。《國語·吳語》:“大夫種(zhǒng)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以得其志。”(種:指越大夫文種。玩:玩弄。)②立即;迅速。《荀子·王霸》:“如是則舜禹還至,王業還起。”③輕盈快捷的樣子。《詩經·齊風·還》:“子之還兮,遭我乎峱(náo)之間兮。”(峱:古山名。) (三)hái 副詞。①仍;尚。杜甫《泛江》詩:“亂離還奏樂,漂泊且聽歌。”②再;又。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③更。杜甫《奉待嚴大夫》詩:“殊方又喜故人來,重鎮還須濟世才。”晴:
①天空無雲;天氣晴好。袁嶠之《蘭亭詩》之二:“四眺華林茂,俯仰晴川渙。”(渙:流散。)②指雨雪停止,天轉晴朗。潘嶽《閑居賦》:“微雨新晴。”煙:
(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 · 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 (二)yīn [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 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千嶂:
連綿的叢山。范仲淹《漁傢傲》:“四面邊聲連角起,~~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嶂:
高聳陡立如屏障的山峰。酈道元《水經註·江水》:“重巖疊嶂,隱天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