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青蓮宮,永願恣遊眺。”詩句出處:《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騰轉風火來,假合作容貌。 滅除昏疑盡,領略入精要。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幸逢禪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喪,雲山豈殊調。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談笑。 怡然青蓮宮,永願恣遊眺。
|
【註釋】:
怡:
①和悅;愉快。《國語·晉語九》:“而主之色不怡,何也?”陶淵明《桃花源記》:“並怡然自樂。”②身體舒適。《後漢書·華佗傳》:“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然:
①燃燒。後來寫作“燃”。《孟子·公孫醜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②代詞。如此;這樣。《呂氏春秋·用眾》:“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③對;贊同。《論語·雍也》:“子曰:‘雍之言然。’”④副詞。1.表示出乎意料,相當於“乃”、“竟”。《漢書·丙吉傳》:“君侯為漢相,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yì)。”(艾:治。)2. 表示順承關系。相當於“便”、“就”。《莊子·外物》:“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⑤連詞。1.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左傳·僖公三十年》:“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2.表示讓步關系,相當於“雖然”。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然憔悴,尚天真,纖腰細褪羅裙。”⑥助詞。1.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的樣子”。《詩經· 小雅·南有嘉魚》:“南有嘉魚,烝然罩罩。”2. 用於句末,表示比擬。《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3. 用於句末,表示斷定,相當於“焉”、“也”。《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青:
①深綠色。劉禹錫《陋室銘》:“草色入簾青。”②藍色。《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③黑色。《尚書·禹貢》:“厥土青黎。”④青色的東西。《漢書·成帝紀》:“青綠,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為九州之一。在今山東境內。宮:
①房屋;住宅。《周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②帝王的宮殿。《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③宗廟;神廟。《洛陽伽藍記·永寧寺》:“須彌寶殿,兜率凈宮,莫尚於斯也。”④古代五刑之一。殘害男子生殖器,破壞婦女生殖機能的刑罰。《漢書·景帝紀》:“除宮刑,出美人。”⑤古代五聲“宮商角徵羽”音階的第一音。相當於簡譜的“1”。《宋書· 律歷志上》:“宮、商、角、徵、羽,謂之五聲。”永:
①水流長。引申為長。《詩經·周南 ·漢廣》:“江之永矣。”嵇康《贈秀才入軍》:“永嘯長吟。”陸雲《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將軍出祖王羊二公於城》:“身乖路永。”(乖:指分離。)②長久;永遠。《尚書·梓材》:“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之十二:“永世不相忘。”③吟誦;唱。後作“詠”。《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永言:吟誦詩句。)陶潛《有會而作》詩序:“歲雲夕兮,慨然永懷。”④延長。《詩經·小雅·白駒》:“縶之維之,以永今夕。”[永巷]1.宮中後妃的住所;後宮。《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於是范雎乃得見於離宮,詳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詳:通“佯”。)《舊唐書·德宗紀論》:“罷不急之官,出永巷之嬪嬙。”2.宮中署名。掌管後宮人事。《史記· 呂太後本紀》:“呂後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3.長巷;深巷。李商隱《無題》之四:“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王禹偁《記馬》:“旁顧適有永巷,修直百餘步。”願:
老實;謹慎。《尚書·皋陶謨》:“願而恭。”《晉書·汝陰哀王謨傳》:“為人恭願,才不及中人。”恣:
①放縱;無拘束。《荀子·成相》:“吏敬法莫敢恣。”②任憑。《戰國策·趙策四》:“恣君之所使之。”遊:
①在水上漂浮。《詩經·邶風·谷風》:“泳之遊之。”(泳:在水中潛行。)泛指遊泳。《韓非子·難勢》:“越人善遊矣。”(越:國名。)②虛浮;不切實際。《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lù陸)。”③遊玩;遊覽。晁錯《言守邊備塞疏》:“幼則同遊。”引申指旅行;出外求學或求官。《史記·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遊江淮。”④交際;交往。《漢書·枚乘傳》:“與英俊並遊。”⑤流動。《漢書·溝洫志》:“水尚有所遊蕩。”⑥縱;放縱。《後漢書·仇覽傳》:“剽輕遊恣。”⑦liú(流)。通“旒”。旌旗上懸垂的飾物。《左傳·桓公二年》:“鞶厲遊纓。”[遊說]為瞭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四處奔走。《史記·張儀列傳》:“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眺:
遠望。《呂氏春秋·仲夏》:“可以遠眺望。”謝靈運《登池上樓》:“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qīn)。”(聆:聽。嶇嶔:高而險的峰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