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詩句出處:《正樂府十篇·橡媼嘆》;是唐朝詩人皮日休的作品。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傴傴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幾嚗復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
    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如何一石餘,隻作五鬥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於春,橡實誑饑腸。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籲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註釋】:

    狡:

    ①強健。《淮南子·俶真》:“狡狗之死也,割之猶濡。”(濡rú:柔濕。又為兇暴。)《墨子·節用中》:“古者聖人為猛禽狡獸,暴人害民。”揚雄《羽獵賦》:“方馳千駟,狡騎萬帥。”(方:並。萬帥:形容眾多。)②狡猾;詭詐。《山海經·東山經》:“其國多狡客。”《呂氏春秋·尊師》:“索盧參,東方之巨狡也。”《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③兇猛。《淮南子·覽冥》:“狡蟲死,顓(zhuān)民生。”(蟲:泛指動物。顓:善良。)④通“姣”。1.美好。《詩經·鄭風·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2.淫亂。班彪《北征賦》:“忿戎王之淫狡,穢宣後之失貞。”

    吏:

    ①古代官員的通稱。《尚書·胤征》:“天吏逸德,烈於猛火。”(君王的官吏喪失德行,對於百姓比烈火還厲害。)賈誼《新書·大政上》:“君能為善,則吏必能為善矣;吏能為善,則民必能為善矣。”②低級官吏或官府的差役。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史記·李斯列傳》:“為郡小吏。”

    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

    畏:

    ①恐懼;害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畏秦,欲毋行。”②憂慮;擔心。《史記 ·項羽本紀》:“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③嚇唬;使害怕。《韓非子·忠孝》:“又且畏之以罰,然後不敢退。”④敬服。《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⑤通“隈”。弓的彎曲處。《周禮·考工記· 弓人》:“夫角之中,恒當弓之畏。”⑥通“威(wēi)”。威嚴。《韓非子·主道》:“其行罰也,畏乎如雷霆。”

    刑:

    ①刑罰;刑法。《左傳·襄公三年》:“有罪不逃刑。”②懲治;處罰。《鹽鐵論·疾貧》:“刑而正百,殺一而慎萬。”③殺;割。《戰國策 ·魏策一》:“刑白馬以盟。”(盟:立誓締約。)④治理。《周禮·秋官·序官》:“(司寇)佐王刑邦國。”⑤通“型”。1. 鑄造器物的模子。《荀子·強國》:“刑范正,金錫美,工冶巧。”(范:模子。)2.法式;典范。《文心雕龍·奏啟》:“必使理有典刑,辭有風軌。”⑥通“鉶”。古代盛羹用的鼎。《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食土簋(guǐ),啜(chuò)土刑。”

    貪:

    ①愛財;貪婪。《戰國策·齊策四》:“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左傳·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爾:你。)②貪圖;貪求。《詩經· 大雅·桑柔》:“民之貪亂,寧為荼毒。”《宋史·選舉志二》:“唯務貪多,累牘連篇。”③通“探”。探求。《後漢書·郭躬傳論》:“若及推己以議物,舍狀以貪情,法傢之能慶延於世,蓋由此也。”

    官:

    ①官府;官署;辦公的地方。《禮記·玉藻》:“在官不俟(sì)屨(jù),在外不俟車。”(俟:等候。屨:以麻葛制成的鞋。)柳宗元《童區寄傳》:“賊二人得我,我幸皆殺之矣。願以聞於官。”②政府的;公有的。《漢書·蓋寬饒傳》:“五帝官天下,三王傢天下。”③官職;官位。《管子·立政》:“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④官吏。《周易·系辭下》:“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論語·憲問》:“百官總己,以聽於塚宰。”⑤為官;做官。《晉書 · 王允之傳》:“臣子尚少,不樂早官。”又使當官。曹操《論吏士行能令》:“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⑥感覺器官,指耳目口鼻心。《莊子·養生主》:“官知止而神欲行。”

    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

    避:

    ①回避;躲開。《莊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閑暇者之所好也。”(好:喜好。)②讓。葛洪《抱樸子·外篇·知止》:“告退避賢,潔而且安。”③遜;亞於。晁錯《論貴粟疏》:“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④防止。權德輿《送別沅泛》:“廢業固相受,避嫌誠自私。”

    贓:

    ①通過不正當途徑所得的財物。《列子·天瑞》:“未及時,以贓獲罪,沒其先居之財。”②貪污;受賄。《三國志 · 吳書 · 潘濬傳》:“時沙羨贓穢不脩,濬按殺之。”也指行賄。陳琳《為袁紹檄豫州》:“父嵩,乞匄(gài)攜養,因贓假位。”(嵩:曹操父親。乞匄:同“乞丐”。)


    上一篇:当代不乐饮。

    下一篇: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
  •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诗句出处:《正乐府十篇·橡媪叹》;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嚗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注释】:

    狡:

    ①强健。《淮南子·俶真》:“狡狗之死也,割之犹濡。”(濡rú:柔湿。又为凶暴。)《墨子·节用中》:“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扬雄《羽猎赋》:“方驰千驷,狡骑万帅。”(方:并。万帅:形容众多。)②狡猾;诡诈。《山海经·东山经》:“其国多狡客。”《吕氏春秋·尊师》:“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③凶猛。《淮南子·览冥》:“狡虫死,颛(zhuān)民生。”(虫:泛指动物。颛:善良。)④通“姣”。1.美好。《诗经·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2.淫乱。班彪《北征赋》:“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

    吏:

    ①古代官员的通称。《尚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君王的官吏丧失德行,对于百姓比烈火还厉害。)贾谊《新书·大政上》:“君能为善,则吏必能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矣。”②低级官吏或官府的差役。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史记·李斯列传》:“为郡小吏。”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畏:

    ①恐惧;害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畏秦,欲毋行。”②忧虑;担心。《史记 ·项羽本纪》:“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③吓唬;使害怕。《韩非子·忠孝》:“又且畏之以罚,然后不敢退。”④敬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⑤通“隈”。弓的弯曲处。《周礼·考工记· 弓人》:“夫角之中,恒当弓之畏。”⑥通“威(wēi)”。威严。《韩非子·主道》:“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

    刑:

    ①刑罚;刑法。《左传·襄公三年》:“有罪不逃刑。”②惩治;处罚。《盐铁论·疾贫》:“刑而正百,杀一而慎万。”③杀;割。《战国策 ·魏策一》:“刑白马以盟。”(盟:立誓缔约。)④治理。《周礼·秋官·序官》:“(司寇)佐王刑邦国。”⑤通“型”。1. 铸造器物的模子。《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范:模子。)2.法式;典范。《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⑥通“铏”。古代盛羹用的鼎。《史记·太史公自序》:“(墨者)食土簋(guǐ),啜(chuò)土刑。”

    贪:

    ①爱财;贪婪。《战国策·齐策四》:“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尔:你。)②贪图;贪求。《诗经· 大雅·桑柔》:“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宋史·选举志二》:“唯务贪多,累牍连篇。”③通“探”。探求。《后汉书·郭躬传论》:“若及推己以议物,舍状以贪情,法家之能庆延于世,盖由此也。”

    官:

    ①官府;官署;办公的地方。《礼记·玉藻》:“在官不俟(sì)屦(jù),在外不俟车。”(俟:等候。屦:以麻葛制成的鞋。)柳宗元《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②政府的;公有的。《汉书·盖宽饶传》:“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③官职;官位。《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④官吏。《周易·系辞下》:“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论语·宪问》:“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⑤为官;做官。《晋书 · 王允之传》:“臣子尚少,不乐早官。”又使当官。曹操《论吏士行能令》:“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⑥感觉器官,指耳目口鼻心。《庄子·养生主》:“官知止而神欲行。”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避:

    ①回避;躲开。《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好:喜好。)②让。葛洪《抱朴子·外篇·知止》:“告退避贤,洁而且安。”③逊;亚于。晁错《论贵粟疏》:“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④防止。权德舆《送别沅泛》:“废业固相受,避嫌诚自私。”

    赃:

    ①通过不正当途径所得的财物。《列子·天瑞》:“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②贪污;受贿。《三国志 · 吴书 · 潘濬传》:“时沙羡赃秽不脩,濬按杀之。”也指行贿。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父嵩,乞匄(gài)携养,因赃假位。”(嵩:曹操父亲。乞匄:同“乞丐”。)


    上一篇:当代不乐饮。

    下一篇: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

  • 上一篇:当代不乐饮。

    下一篇: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