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2019-05-26 可可诗词网-书法名作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张翰帖》,高25.2厘米,横32.7厘米。白麻纸本,计10行,98字。向来接续在《 卜商帖》之下,为欧阳询的墨迹行书《史事帖》之一。此帖宋时曾藏内府,帖上盖有宋高宗绍兴年号的朱文印章。宋亡后,此帖辗转流入民间。至清初时为冯铨所得,被刻进了《快雪堂帖》。不久又为清内府收藏,再次被刻进了《三希堂法帖》。原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欧字历来以险劲刻厉著称,有着极为强烈的艺术特色。《张翰帖》当然也不例外。该帖字形以长取势,并且字的下端多有向右微微倾斜的,可是举目看去,却又字字行行,稳实非凡,就好比倾斜的虎丘塔似的,由于根基扎实,所以重心稳固,不致倾倒。试想,如果不是书家有着强劲的笔力和胸有成竹的创作意识的话,又怎能控摄得如此成功呢?我们再从帖中用笔线条的字势组合来看,书家也是颇具匠心的。这首先表现在字的疏密安排上。古人说: “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诸如帖中“鹰”字的上疏下密,“翰”、“清”等字的左疏右密,“任”、“以”、“归”等字的中疏旁密,“荣”字的下疏上密等,都是较为典型的例子。其次,在字的敛放处理上,也就是在字的擒纵处理上,书家也是煞费心机,丝毫不肯马虎的。诸如“纵”字的左上敛,右下放,“号”字的上敛下放,“江”、“东”、“兵”、“天”、“夫”、“良”等字的左敛右放等等,真是精神贯注,不让一处闲过。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从布局谋篇着眼分析的话,字距紧而行距宽的章法结构也实在高明。因为这种处理,除了有利于促进、强化字势的狭长感觉的效用,最主要的还是起着留白透光的调节作用: 因为欧字本已剑戟森然,如果行间再不疏朗的话,就会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现在经过这样一处理,就使人们于威严之中,感到一种萧散的意趣,从而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者这种“造险” 和“破险”的创作方法,亦即有意识地用辩证观点来处理作品的书法美学,是值得我们从中汲取养料的。


        正因为欧阳询对于书法艺术的竭虑专精,有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深厚功力,所以唐高祖曾评价他的书法说: “晚年笔益刚劲,有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我们若把这话用来衡量《张翰思鲈帖》,也是极为中肯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