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伯远帖

2019-05-26 可可诗词网-书法名作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珣(350—401),字元琳,小字法护,为晋中书令王洽的长子,右军的侄儿。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曾封东亭侯,累官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尚书令等,死后谥献穆。承袭家学,精通经史,尤以词翰闻名,书名不及其弟王珉为人推崇,故有“法护非不佳,僧弥(王珉)难为兄”之语。书法专攻行、草书。传世书迹有行书《伯远帖》真迹,举世珍重,曾为清高宗所藏,与羲、献父子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合称“三希”,《三希堂法帖》由此得名。
        《伯远帖》,纸本墨迹,行书,高25.1厘米,宽17.2厘米,五行,共47字。此帖笔法遒逸,古厚拙重,不全象二王书风的或“润畅俊丽”,或“苍老飘逸”,或“潇洒生动”,或“媚俏娟秀”,有融碑入帖的笔法,表现出从容安稳、古朴老练的风格。我们从该帖格调上瘦劲宽博的特点,可以看出书法家是从汉隶《礼器碑》的用笔结构来作为基础的;从帖中点画的方拓转折上来看,又能发现书家还融合了两晋章草及《天发神谶碑》用笔特点; 从字与字之间的独立成体,但又内含气韵的映带呼应上,又可以找到右军行书的风貌。整幅字不真不草,极入规矩,且字的大小,点画的粗细,形体的正斜,均有适度的布局,歪而不斜,平中有险,疏而有密。用墨明快爽朗,不落俗套,给人一种风和日畅,神驰情纵的轻灵感受。《伯远帖》既不失家学灵动潇洒的风范,又能跳出东晋书风的传统藩篱,可谓晋朝书苑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卷一《题王珣真迹》中评此帖说: “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目。”又说:“珣书潇洒古淡。长安所见墨迹,此为尤物,足见东晋风流。”真是入木三分的识者之言。此帖前后印有“乾隆御览之宝”等鉴赏古印。帖前有王肯堂所题“晋王珣伯远帖”和乾隆皇帝所题“汉左风华”的引文。帖后有董其昌、王肯堂、董邦达、沈德潜等人跋文。该帖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