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帛书迹

2024-01-11 可可诗词网-书法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竹木是最易获取的书写材料,在纸未发明前,运用最广最多,形成了丰富的简牍书体系,它体现了由篆向草书、隶书、行书、楷书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其文字内容和所属的文化形态也极为复杂,几乎囊括了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既有上层文化人所书的,也有下层各行各业者所写的,整体书风呈现出生意盎然、丰富多样的气象。
        帛书比简书就少多了。据史籍记载,刘向典校书籍,皆先书竹,为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帛书几乎全是重要的文化典籍,从战国楚帛书到汉帛书无一例外,其书风体现了士大夫儒雅的文化气息。
        此时期帛书仅见一件,《楚绘书》(又叫《战国长沙子弹库楚帛书》),该帛书1942年被盗掘,后流入美国。此帛画书并存,书迹分两段,一段直行书八行,一段倒写十三行,共七百五十字。文辞四周有彩绘图像,多为动植物,各有标题和简短说明,共二百五十四字。全帛书迹计一千多字,可通读的有帝神、四时、四方、五术之名。书风类似金文《散氏盘》,字形扁平,运笔用横势,不见通常的篆书纵势,点画势态与《侯马盟书》相近。因帛质地比玉石软而受墨,故显得圆润,无锐利之锋。字势结体和章法布局控制得相当老练,无界格却似有界格。运笔的轻重提按顿挫也较匀称,较多地使用了方折之笔,有劲节感,潇洒而谨严。
        简书早在西晋时就有发现,即汲郡战国魏墓出土的《纪年》、《穆天子传》等竹简书,南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在襄阳楚王墓中也发现了竹简书。可惜这些简书未保存下来,现今能见的最早的简书,分属楚国和秦,其他诸国的还不曾发现。
        楚简主要是在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湖北江陵的楚墓里发现的。1978年又在战国初年的曾侯乙墓里发现了二百多枚,这是至今所见时代最早的一批简书。曾是附属于楚的小国,其简书风格与楚人书无异,也可说是楚简。
        《曾侯墓竹简》,《长沙仰天湖楚简》,《江陵望山简》,《信阳长台关简》等简书似乎受一种大文化氛围的影响,在细微的差异中,表现出共同的倾向,即与前文所述楚帛书相近。左右运笔撑足竹简边缘,有的字形虽呈长方,但总体视觉感有明显的横势之态。这种横势运笔与隶化是有内在联系的,当然也不能无视竹简形制对运笔势态展开所产生的制约性影响。如果不控制纵势运笔,每简所写字量就会减少,无疑是一种浪费,还会增加简卷的重量。这些竹简,每简一行,有较宽的字距。如果编卷起来就会产生字距疏“行距”(简距)较密的“章法”,这种空间布局形式,对汉简、汉碑隶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仔细对比楚简和下文要讲的秦简,可以发现,这些楚简的点画比秦简要舒展得多,不像秦简那样厚重浑朴,而是时时流露出一种轻灵散逸的味道。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曾分析过楚文化和秦文化的差异,依此观照楚、秦简书风格,其理犹存,即楚简书风有一种灵动感,而秦简书风尚质实。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