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雠通义》

2020-03-12 可可诗词网-中外名书奇书 https://www.kekeshici.com

《校雠通义》

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乾隆进士,曾先后主讲定州定武书院、肥乡清漳书院、永平敬胜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和归德文正书院,毕生从事著述和讲学。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史籍考》等多种,但多流失,遗著汇编为《章氏遗书》。章氏生当汉学盛行的乾嘉时期,而能反对乾嘉学派末流训诂考据,反本逐末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提出自己一系列的新颖见解,主张“六经皆史”,取于否认儒家经籍的尊严;强调史德,认为史家要追求天人之际,而不能益以私意。该书共3卷,其中第1卷包括原道、宗刘、互著、别裁、辨嫌、补郑、校雠条理、著录残逸、藏书等9篇。第2卷包括补汉艺文志、郑樵误校汉志、焦竑误校汉志等3篇。第3卷包括汉志六艺、汉志诸子、汉志诗赋、汉志兵志、汉志术数、汉志方技等6篇共18篇。该书所说校雠,不仅是校对书籍,更重要的还在于“辨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扩大了传统校雠学的范围。如该书《校雠条理》篇中,较早地提出了编制群书综合索引式的韵编工具书的思想,认为“典籍浩繁,择其中之人名、地号、官阶、书目,凡一切有名可治,有数可稽者,略仿《佩文韵府》之例,悉编为韵。乃于本韵之下,注明原书出处及先后篇第。自一见再见,以至数千百,皆详注之。以为群书之总类,至校书之时,遇有疑似之处,即名而求其韵编,因韵而检其本书,参互错综,即可得其至是。”见解颇有可取,该书集中国古代校雠学之大成,并有所发展,对于研究和校勘古代典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乾隆四十四年(1779)成书,原为4卷,因盗佚失第4卷。此书有1922年刘氏嘉业堂《章氏遗书》刻本,1985年文物出版社据嘉业堂刻本断句影印《章学诚遗书》本,1924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与《文史通义》合刊本,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叶瑛《文史通义校注》附《校雠通义》注本等。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