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言史的发展

2023-03-20 可可诗词网-中国史学 https://www.kekeshici.com

        记言史的发展,其表现是记言丰富;记言的技巧有很大进步。以《国语》和《战国策》为代表。
         (一)《国语》
        作者一般认为是左丘明,司马迁《史记》中有“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班固则记为左丘明。有人认为左丘明是盲人,如郭沫若证明古人起名往往反其意而行之,所以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时代,有记载说左丘明曾到周王室收集史料,可能是孔子弟子。《论语》中则有孔子提到左丘明,有人从而认为左丘明比孔子大。一般认为左丘明是战国初期的人,做过鲁国的史官。
        康有为认为《国语》是西汉末年刘歆割裂《左传》编成的。此说法未得到公认,现在还是按传统的说法。
        《国语》记事从西周中期到战国初,约四百年历史,共二十一篇,约七万多字,因分国记语,故称《国语》。分八国(包括周王室在内):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当时周王室已不能控制各诸侯国,所以他把周王室与其他七国并列。主要记春秋时代二百余年的历史,主要记统治阶级重要人物对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的重要议论,如记齐国主要记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记吴国主要记吴王夫差与大臣的对话;记越国主要记越王勾践与大臣的对话。左丘明所选都是很重要的。所记多数没有标明时间,只有少数几处记了发言的时间。《国语》的写作技巧高明,语言生动,启发人的兴趣。此书不仅可作为史书读,也可作为文学书读。
        (二)《战国策》
        《战国策》记事从战国到秦朝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原来内容非常杂乱,也不知作者为谁。西汉末年刘向定为三十三篇,名之为《战国策》。记言的内容都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流传到北宋时已缺少十一篇,曾巩到处搜集补充,重新编至三十三篇,现流传本是曾巩编定的本子,是否是刘向编定的原貌则不得知了。当然以曾巩的学术地位和为人来看,他是忠实于史料的。《战国策》作者一直无人提及,至清时牟廷相考证其作者为西汉初的蒯通。现在有的学者对此完全赞同了。二十年前曾有辩论,参加者较著名的如罗根泽、金德建,罗根泽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史家,对战国史很有研究,20世纪60年代去世。现在一般认为是没有作者,主张蒯通的人还是少数。《战国策》分十二国记言,取材比《国语》广泛。所记言语更详细了。但游士的语言有的为了政治需要,有时是夸大的。《战国策》的写作技巧比《国语》高,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写作技巧高还可以起到传播历史知识的作用。现在人所写战国史,主要根据是《战国策》。《战国策》是研究战国史的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上述两种书来看,记言史在这时发展是显著的,无论是内容的记载,还是写作技巧都高了。《尚书》、《逸周书》只记统治者最高人物言论,而《国语》、《战国策》则最高统治者和一般人物的言论皆记。
        (三)战国后没有记言史的原因
        1.从秦朝起,史官记言记事的分工取消了,没有人把记言的史料单独编撰成史书了。2.记言史不能满足学习历史的要求,没有时间,只有对话没有事件,所以战国时记言史发展到高潮以后就没有了。西晋孔衍把史书中的记言抽出编了《汉尚书》等。但不切合实用,与其看这不完全的《汉尚书》,不如看《史记》、《汉书》了。所以孔衍的《汉尚书》也没有流传到后世。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