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通史的著作

        以前讲的几部中国通史都还不算完整的,自辛亥革命以后有人以资产阶级观点写出了完整的中国通史。这时的通史特点是资产阶级观点益加鲜明,夏曾佑的书既有资产阶级观点但也夹杂着封建观点,而这时的通史以资产阶级观点对许多史事有了新的看法;编纂上更有系统有条理;作者各自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例,即各有其特点。
        新中国成立前,正式出版的通史著作大约有二十几种。现择几部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有代表性的著作来讲。
        1.吕思勉著《白话本国史》和《中国通史》
        《白话本国史》,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把中国历史分为六时期:秦以前为上古,秦到唐安史之乱为中古,安史之乱到宋为近古,元到清中期为近世,清中期到清亡为最近世,辛亥革命以后为现代。此书流行颇广,影响最大。其特点是:(1)第一部以白话文写的史书。白话文写史的益处在于读者广了。(2)研究有系统和条理。(3)强调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歧视少数民族。(4)既有重要历史事实的叙述,又有作者的见解和议论。(5)既可用为教材,又便于自学。此书对于历史教学和普及历史知识有很大作用。顾颉刚认为此书开了写中国通史的新纪元。
        《中国通史》上册1940年出版,下册1944年出版,皆由开明书店出版。上册专讲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学术,分十八门从古到今;下册专讲政治史,即政治事件。此书在各大学中流传甚广。
        吕思勉(1887—1957)一生在中学、大学教书,一度做过书籍编辑,讲过中文和历史,主要是讲历史。解放前为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解放后任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他学问功底厚实,二十四史从头到尾仔细读了三遍,《资治通鉴》读了八遍。他写了上述两部通史,还写了四部大的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还出过民族史、学术史的著作。他治学谨严,每读一部书都作札记,他的札记有《燕石札记》、《燕石续札》,都已出版,还有许多未出版的。其著作多有价值,虽解放前未读马列的书 ,但许多观点是进步的,结论是合理的。如以经济原因解释政治,还用阶级之词划分士、农、工、商。他长期教书,弟子满天下,唐长孺就是其学生。
         2.章嵚著《中华通史》
        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原称《中华新史》,出版时改为《中华通史》。1913年开始写此书。1920年基本写成,但屡次修改。他去世以后两年,才由人为之整理出版。正文即一百万字,附录是对中国通史的研究。将中国历史分为四期,战国以前为上古,秦后为中古,五代到明为后古,清为近世。出版后风行一时,是第一部最适当的大学参考书。这部书的特点是:(1)以民国年号纪年,民国前标为“民元前×年”。(2)着重民史。当时资产阶级史学观点是打倒君史,提倡民史。以很多资料研究民数(历代户口)、民级(即阶级:士、农、工、商四类,士,指知识分子,一般士是包括做官的,而此书特意声明士不包括做官的知识分子)、民德(中国民族的好传统好道德)、民风(风俗和风气)。(3)强调民族团结,当时中华民国提倡五族共和(当时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标志汉、满、蒙、回、藏)。此书说各民族应当“力为团集,永相结合”。他重视研究五族的历史,指出五族都建过朝代,汉族建了十九个;满族建了五个朝代(满源于东胡,后有鲜卑、女真、契丹,皆属东胡族统系);蒙族建元朝;回族在五代时建了三个朝代:后唐、后晋、后汉(沙陀即回族之先);藏族建西夏(西夏是党项和羌建的,羌是藏族之先的一部分),吐蕃也是藏族建立的。(4)注重典章制度和文化,研究的范围很广,艺术、医学等皆有。(5)强调地理的重要,强调地理与历史的关系,指出中国地理有三大优点:一为形势善,益于振兴;一为变更屡,而终归于一统;一为建国古,而区划之方随时而改。
         3.邓之诚著《中华二千年史》
        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邓之诚写的《中华二千年史》,此书列为大学丛书,解放前出版了前四卷,后一卷为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邓之诚认为秦以前许多事实不确,材料无证,故自秦开始写。分历史为五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此书流行很广,以纲目史的方法写成,纲是叙述,目是史料。因此作大学的参考书很适用。此书对民族关系、经济状况、社会风俗习惯都很重视,所引的史料都很珍贵,有的珍贵到如果他不引那史料,读者根本不知有此史料,所以有搜集史料的指导作用。邓之诚解放前在燕京大学,1960年退休。
        4.钱穆著《国史大纲》
        此书自1940年出版后到解放前夕是最盛行的中国通史,此书的特点是:(1)全书贯彻着作者独到的见解,有分析、综合、论断,对通史有通盘的研究而非材料编纂。(2)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说明时代的特点(即便是现在的通史也有的不能联系综合这三方面)。(3)简明扼要。是章节体、纲目式,纲是见解,高一格,目是事实,低一格。其纲目与邓之诚的纲目不同,邓之诚的目是引原书的史料,钱穆的目则是从各种史料中综括的事实;邓之诚是引一部书的史料,钱穆是引多部书的史料。(4)有重点、有条理、有自己的体系。有重点是指不把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写上,而是选择与时代关系密切的重要方面写。有条理是指其既是纲目式,又是章节体。(5)分中国史为八段:一西周,二春秋战国,三秦汉,四魏晋南北朝,五隋唐五代,六北宋,七元明,八清。八编四十六章,每一编都与前后相比较,说明其在历史中的地位,说明其时代的特点,所以每一章每一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个中国历史相联系。钱穆自称著此书的宗旨是“通览全史而觅取其动态”。
        钱穆是资产阶级史学家中的杰出人物,他从农村小学教师到全国第一流教授,当小学教师九年,打下了学术基础,时曾发表文章,就教于吕思勉,后称吕思勉为老师。后任中学教师(苏州中学)五年,其间写了几部书,参加了古史辨的讨论,其先秦史研究很精。后以中学教师升到大学教授,1930年由顾颉刚推荐到燕京大学任教,1931年被胡适聘到北大,抗战时期到西南联大,后到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院任导师,临解放到香港创办新亚书院,20世纪60年代退休到中国台湾。
        其学术特点:(1)擅长考据,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考辨》,1936年出版。其考证先秦诸子系年的成果多已成为定论,解放前后的研究者多引用之。(2)融会贯通,有独到的见解。其第二部大部头著作是1937年出版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其书颇能融会贯通。(3)极力宣扬中国的民族文化。20世纪30年代资产阶级学术界有一场关于文化的争论。有两派:一派主张全盘西化,一派主张本位文化,即以传统文化为主。钱穆所谓的民族文化就是传统的封建文化,所以他反对当时一些进步学说,也包括马克思主义。20世纪40年代写了一些政论性的文章,他对现实政治也不怎么懂,只是出于维护传统的封建文化,就反对中国搞马克思主义,搞社会主义。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3-25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xue/sx/201815.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