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的钝讷只是金庸的一个小小的寓言

        金庸从外在的相貌到内在的性情都如出一辙,是多种矛盾的交融;所以金庸的世界绝不是单一的世界,而是具有不可穷尽的丰富景观。
        金庸的性情一般说来好静,宝相庄严,平常不太多话。一般人的印象是金庸言语木讷,武侠小说虽然写得流畅、潇洒,但口才看上去却好像不怎么样。
        金庸办《明报》,作为报业公司的老总,对下属布置工作,下达任务进行调遣是不可避免的,但金庸的管理方式是独一无二的:不用口说,而是写条子。从1959年办《明报》起,到他1993年彻底退出《明报》辞去企业董事局主席之职止,金庸写过上千张条子来安排工作。
        金庸的这种独特的工作方式,倒是让许多下属喜出望外,因为他们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大侠金庸的墨宝了,到后来金庸名望如日中天时,这些墨宝已经有人开始收藏,作长远打算了。
        金庸是不是真的口才欠佳呢?
        金庸和好朋友在一处时话还是很多,他也很喜欢和朋友闲谈聊天。
        金庸周游列国,外出讲学、讲演,从来都是说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从来没有什么口才不好之处。
        金庸多次接受采访,比如在台北《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办的“金庸先生面对新生代研讨会”上,他面对两百多名记者和名流,侃侃而谈,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记者们公认金庸在公开场合的言行十分有魅力。但为什么平时金庸又会给人言语木讷的印象呢?
        金庸平时少言寡语(许多大作家都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一方面他多思虑,另一方面是他有意如此。
        金庸每日操心之多,工作量之大是常人所无法想像的。每天读6个小时的书,办《明报》时还要为报纸的连载写一段武侠小说,最后到了晚上11点钟,他还要去《明报》关起门来写社评。天天如此的强脑力劳动,造成了金庸的多思虑。心中有事情,要构思武侠小说,又要关心时局政治写社论,还要消化大量的书本,谁还有心思多说话?这只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是金庸有意的修养,这种修养与《曾国藩家书》有关。
        据说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很爱看《曾国藩家书》。金庸也是一样。
        在《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封曾国藩教导他那后来成为清代杰出外交家的儿子曾纪泽的信。曾国藩告诫儿子:你其他方面都还过得去,只是言语欠钝讷。意思是你现在太能说也太爱说了,不能韬光养晦。
        有些认识金庸的人把金庸比做是郭靖,其实这是盲人摸象的误解。
        表面上看,金庸确是有与郭靖相像的地方,而且金庸自己也很喜欢郭靖这个人物。他在小说中为之下了大笔墨,一部《射雕英雄传》写郭靖还不过瘾,又一部《神雕侠侣》再把郭靖写得淋漓尽致。
        在话不多、以静为表现特性这一点上,金庸与郭靖相似。但金庸的智力却不是郭靖能比的,金庸从小聪明,从小学到大学永远成绩第一。
        我们只能这样说:郭靖只不过是金大侠内心小小的一面投影。
        金庸胸罗万象,非常人能以常理去揣度。金庸可以把郭靖写得木讷到极致,也可以把令狐冲写得潇洒到绝顶,还可以把韦小宝写得油滑到极限。
        郭靖的钝讷只是金大侠的一个小小的寓言。
        曾国藩谆谆教导儿子要学会言语的“钝讷”,也是极高明之见。
        金庸有意无意地去追求言语钝讷,自然是大智慧之人,深明其理。
        能言善辩,最多不过是谋士格局。言语钝讷,却有王者之相。
        金庸的胸中其实已经包罗了能言善辩和言语钝讷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象,并且融会贯通。该钝讷之处即钝讷,该善言之处即善言。有所为,有所不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5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xiaoshuo/jinrong/15732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