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尚志斋说 元·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①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己矣。正鹄之不立,②则无专一之趣向,虽有善器、彊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况...
[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 )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 )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 )贵贱一( )与文(即孟尝君)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
[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1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1 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 2 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3 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①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巘,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②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③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杜安,字伯夷(汉代人),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京师贵戚慕其名,或遗( )之书( ),安不发( ),悉壁( )藏之。及( )后捕案贵戚宾客,安开壁出书,印封如故( ),竟不离(通“罹”,遭遇)其患,时人贵之。位至巴郡太守,政甚有声。 1.把加...
[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答题。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情不事者何能一一遵...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
[题目] 阅读下文后,回答问题。(与答题有关的文字已用字码标明)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 1 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②与帝王徇③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2 ”魏征曰:“昔鲁...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回答问题。(与答题有关的文字已用字码标明)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1 ”穆公访诸蹇叔。 2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3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
[题目] 阅读下文,根据文后要求答题。 赵延进屯定州,契丹入寇( ),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太宗赐八阵图,使按图从事。归次( )蒲城,虏大至,翰等按图布阵,相去( )各百步,众惧,无斗志。延进曰:“不如合而击之,违令而获利,不犹愈( )于辱国( )乎?”遂改为二阵,三战,...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文后的题意做题。与做题有关的文字,已用①、②、③……字码标明,阅读时请注意。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①以上用之故也。②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③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文后的题意做题。与做题有关的文字,已用①、②、③……字码标明,阅读时请注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①,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②,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③...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是要求在文言文阅读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辨析、翻译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而不是抽象地记忆其种类,机械地理解其用法。 例: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
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加以解释,而不是凭记忆历数某个常见文言虚词有哪些用法。...
1.牢记实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课文中例句及文言词法句法。 要想准确地理解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含义。首先要学好每一篇文言文,要把每一篇课文中常见实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牢牢掌握。要想牢牢掌握实词的含义,就必须牢记课文中的例句,记住了例...
1.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某个人或某种事进行判断,也就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文言判断句使用判断词“是”的情况的比较少,常常是让名词、名词性词组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此沛公左...
古代汉语虚词类别和现代汉语大致相当,只是除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外,常把代词也划归虚词。现把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6个虚词,列表概述其一般用法。 文言虚词一般用法简表 词 词性 用法(意义) 例 句 之 代词 代人: 他 徐公来,孰视之。...
1.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它的标志是音同或音近,有的完全同音,有的声母相同,有的韵母相同。 [例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尝以十倍之地,...
1.了解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知识及常见的文言虚词。 2.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并能理解句意。补出省略的成分,准确翻译句子。 3.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分析其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