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区白雁

        具区之泽, 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己也,设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瞑。泽人熟其故, 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鸣, 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四三。群雁以奴绐己也,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宋濂《燕书》


        泽人捕雁,很象一场巧妙的偷袭战。这为我们的寓言鉴赏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军事学的角度。让我们把故事中的对立形象设想为作战双方吧。
        从泽人方面看,他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首先是由于掌握了雁群夜宿的习性和特点,即“敌人”活动的规律,然后巧妙地加以利用。一方面通过制造假象,迷惑对方(爇〔ruo点燃〕火惊雁);另一方面又通过制造矛盾,瓦解对方。本来,雁群是靠雁奴(作警戒的雁,传说由失掉配偶的孤雁担任)警戒而安全夜宿的。有了这样一种坚强的团结和护卫,任何“敌人”也无所逞其技。但泽人制造的骗局,使雁群对雁奴失去了信任,而雁奴也对雁群产生了畏惧,不敢履行自己的职责,结果被一网打尽。泽人的夜袭,包含着丰富的战略战术内容。
        从雁群方面说,它们之所以被捕获,就是被“敌人”制造的假象迷惑,没有对这天夜晚屡次出现的火光反常现象保持警惕,反而错误地惩罚自己忠实的护卫(雁奴)。内部的阵线被扰乱和破坏,当然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这里的教训又何其深刻!
        这则寓言虽然有对雁的拟人描写,但又有真实的动物心理依据,二者结合得很好。如对夜宿的雁群来说,火是有人接近或到来的信号,“火来——人至——雁奴鸣”, 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条件反射联系,但泽人却有意破坏这种条件联系,造成“火来——雁奴鸣——人不至”的新的条件联系,这样,雁群的生活规律和感觉习性就被打乱。作者把这种动物心理变化拟人化(如写“群雁以奴绐已也,共啄之”、“雁奴不敢鸣”等),显得既真切又合理。
        “具区白雁”的故事可能取材于民间。北宋文学家宋祁(996—1061)曾写过《雁奴后说》,情节大体相同,而描述不及宋濂生动。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4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yuyan/zhongwai/155646.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