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写喻意

        【作文题目】
        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填入空格,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的衔接。(4分)
        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现象。
        原文中与这题有关的文字是:
        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十七、八世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
        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而转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
        ——1994年高考全国卷第28题。
        【例文】

        (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的(现象)。
        【评点】
        原文包括标点超过200字,要求撮写成20字以内。阅读理解是撮写的基础。根据试题及原文中画横线的文字,一般阅读理解的思路可分以下几个程序:先看画横线一句,这句是说明这类事例对创作的影响的,与试题无关,因而应从前文去理解;这类事例指什么,联系前文,显然是指“例如”一句。“例如”一句,“说明”什么?再看前一句,“它……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说明”“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的。而“要表示……非同小可”是修饰怎么“找”的。缩写时,大凡修饰性的文字,一般可舍弃;“它”指什么?还需要看前面一句。这样,根据题目,从横线部分,向前文阅读理解,就可以从前面两句话中选出词语“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并注意衔接,最后加“的”而填入。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1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zuowen/gaozhong/185973.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