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之道|技巧|赠两桶白兰地酒的效应

经济之道·技巧·赠两桶白兰地酒的效应 20世纪50年代,法国白兰地酒为了能打入美国市场,经过周密策划,决定借助法美人民的情谊大做文章,时机选定为在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67岁寿辰。为此,他们通过不同媒介向美国人民宣布下列消息:“法国人民为了表达对美...

思辨之道|利与弊|赵人患鼠

思辨之道·利与弊·赵人患鼠 有则寓言,说的是从前有个赵国人,因家患鼠,便从外地讨来一只猫。这猫很善捕鼠,可也很爱咬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鼠被捕尽,可鸡也全被咬死,他的儿子要将猫赶走,而赵人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家中祸害在鼠而不在猫,鼠灾较之猫...

为政之道|守正|赵绰冒死护法

为政之道·守正·赵绰冒死护法 有一天,刑部侍郎辛亶穿了件红色的裤子。隋文帝杨坚碰巧看见了,很不高兴。隋文帝不知听谁说过,穿这种红色的衣裳不吉利,会招来灾祸的。于是隋文帝喝道:“你竟然穿起这种不吉利的衣裳?真是胆大包天!来人,给我拉下去斩了!”...

为政之道|改革|跨向新世纪的政府机构改革

为政之道·改革·跨向新世纪的政府机构改革 1998年3月10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现有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各部委机关干部编制总数减少一半。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地方各级政府也将进行机构改革。 本次机构改革之所以举...

生活之道|自立|路在“脚”下

生活之道·自立·路在“脚”下 赵春,家在内蒙古的商都县。1980年,他高考差十几分没上成大学,家里无钱供他复读,他不想再依赖父母,便出去“闯”了,那年他17岁。 在安阳,他先找了个卖馍的活,每天推着车上街叫卖。后又到安阳浴池给人搓背,搓一个背能挣2...

为政之道|爱民|郑板桥开仓放粮

为政之道·爱民·郑板桥开仓放粮 郑板桥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年间的举人,乾隆年间的进士,封了山东潍坊知县,是地道的七品官。就任之初写下的一首诗是:“衙斋卧听萧萧竹(衙门里、书斋里躺着听外面的竹声萧萧),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

写作之道|主题|立意与境界|郭沫若救少女

写作之道·主题·立意与境界·郭沫若救少女 1962年10月的一天,郭沫若与夫人于立群及女秘书一行,游览蓬莱仙岛——普陀山。在梵音洞外的岩崖上,郭沫若拾到一本袖珍笔记本,主人是年约十七八岁的姑娘。袖珍本上写着一副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无寻处处...

经济之道|目光|鄙人学盖

经济之道·目光·鄙人学盖 经商要善于抓住时机,在时机未到来时则要耐心等待,是否能够等待时机到来也是对商贾是否善于经营的一个考验。刘基《郁离子·鄙人学盖》就说明这一道理:古代郑国有一村人学习制作草编的遮雨用具,他学了三年,掌握了这一技艺,偏巧...

修身之道|宽容|闵子骞礼释后母狠

修身之道·宽容·闵子骞礼释后母狠 古时候,有位叫闵子骞的小朋友,亲生母亲很早去世了,他和父亲、后母及后母所带的两个儿子生活在一起。后母疼爱自己的两个儿子,经常虐待闵子骞,有好吃的,好穿的,都给自己的亲生儿子,闵子骞常常挨饿挨冻。但他把这一切...

为政之道|纳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为政之道·纳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周厉王暴虐,国人公开指责他。厉王大怒,找到卫国的卫巫,让他们监视背后指责他的人,只要卫巫一报告,厉王就立即杀了指责他的人。国内再没有人敢发表意见,在路上相遇,只是用眼色示意。厉王非常高兴,召公认为这样做是堵...

经济之道|信誉|陶四翁烧紫草

经济之道·信誉·陶四翁烧紫草 宋代陶禹锡之高祖人称陶四翁,开一染坊,有人携一种染料紫草来售,四翁乃出四百万钱买下。几天后有一个买卖经纪人来到染坊,看到四翁买下的紫草,大声说:“你上当了,这是伪草!”。四翁说:“怎么回事?你说明白点。”经纪人对...

修身之道|批评与自我批评|高尔基打的“两拳”

修身之道·批评与自我批评·高尔基打的“两拳” 前苏联著名作家富尔曼诺夫的长篇小说作品《恰巴耶夫》(也译作《夏伯阳》)和《叛乱》出版后,受到各方的赞扬。他把小说寄给高尔基,希望听听高尔基的评价。半年过后,他接到了高尔基的回信。信中对这两部小说虽...

为政之道|让贤|鲍叔牙荐管仲

为政之道·让贤·鲍叔牙荐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了内乱,国君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护送下,返回齐国,当了国君,叫齐桓公。在齐桓公回国途中,曾遭到护送公子纠回国抢夺王位的管仲的暗杀。这次暗杀没有得逞。公子纠和管仲只好躲到鲁国去了。后来齐桓公...

成才之道|机遇|麦克斯韦的人生转折点

成才之道·机遇·麦克斯韦的人生转折点 1850年,18岁的麦克斯韦来到剑桥大学进一步深造。有一天,剑桥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霍普金斯到图书馆借书,他要借的是一本高深的数学专著,一般学生是不可能读懂的。令教授诧异的是,图书管理员告诉他:“这本书被学生...

求知之道|勤学|黎锦熙近80年天天写

求知之道·勤学·黎锦熙近80年天天写 黎锦熙先生(1890~1978)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他在一生的工作和学习中,养成了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拿写日记来说,他从12岁时开始,一直记到89岁临终前夕,近80年,从未间断,积数十本之多。这些日记已成为近现代...

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一般而言,人们习惯上说的患难之交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当双方共同陷入困境时能够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朋友。另一种是指一方独自陷入困境时能够向他伸出“友爱之手”的朋友,这一种患难之交显得更加可贵。因为当别人在危难之时,你的“友爱之手”不是...

科技之道

科技之道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显示,50年以来,我国科技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实力迅速增强,科研成果举世瞩目,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和强大动力。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科技工作形成了在面向经...

求知之道|勤学|“不叫一日闲过”

求知之道·勤学·“不叫一日闲过” 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每天仍作画5幅。他说:“不叫一日闲过。”他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勉。 一次,他过生日。由于他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很多,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白石老人笑吟吟地送往迎来,等到送走最后...

成才之道|病残|“中国的海伦|凯勒”

成才之道·病残·“中国的海伦·凯勒” 杰出的华裔盲女,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程文辉,自幼双目失明,凭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百折不挠的精神靠自学盲文荣获英国皇家盲人会奖学金赴英国深造,并荣获英国女王颁发的“MBE”的勋衔及香港“十大杰...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