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18-06-27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题解】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据《史记》记载,战国时燕昭王曾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延天下之士,因有乐毅、邹衍等人来投,后人遂名之黄金台。河北易县、定兴和北京都传说有黄金台遗址,北京黄金台遗址在朝阳区金台路。此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于公元696年游幽州登黄金台时所作。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说,当时诗人泫然流涕而成诗篇,其慷慨悲凉历来感动后人,因成千古名篇。
 
【全诗】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释
①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是战国时燕国建都之地。
②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明君主。又指前贤。
③悠悠:遥远,长久的样子。
④怆(chuang)然:悲伤的样子。
 
·译 文 
 
  望前看,看不到古代的明君、贤士和英才;望后看,见不着事业上的有志者开往继来。想到这永恒的天地、悠悠的岁月无穷无尽,十分孤独的我,不禁滚滚热泪流了下来,啊,和着热泪,淌出了我心底万般的忧伤和悲哀。
 
 
·导读入境
陈子昂,一位才华卓著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具有政治见识和才能的人。他对武后朝的弊政直言敢谏,却接连受到挫折,理想和愿望始终无法实现。他深感生不逢时。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作者登上了幽州台。
这是一个寂静无声的时刻,诗人悄然登上幽州台。极目远眺,时光似乎一下子倒流回战国时代。想那燕昭王,礼贤下士,重用郭隗、乐毅,终于使国家富强。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这般生不逢时,才智难展。再想想茫茫宇宙,时空无垠,人生苦短。孤零零的诗人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孤独寂寞,人生苍凉,悲从中来,不觉潸然泪下。
 
 
·鉴 赏
 
   陈子昂少怀壮志,关心国计民生。入仕伊始,对武则天任用酷吏及重大政治、军事问题,屡陈己见,却屡受打击,乃至入狱。万岁通天元年 (696) 从武攸宜征讨契丹,任随军参谋,力图报国立功,一展抱负。次年,先头部队大败,时武攸宜大军驻渔阳 (今天津蓟县),闻讯震恐,不敢进军。子昂屡提批评与建议,并请自领万人,冲锋陷阵; 但得到的却是降职处分。他满腔悲愤,出蓟门,观燕国旧都; 登幽州台,思燕昭王 “卑身厚币以召贤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终于转败为胜的往事,作 《蓟丘览古七首》。又 “泫然涕下”,作 《登幽州台歌》。读《蓟丘览古》,对理解 《登幽州台歌》 很有帮助,且看其中的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由 “遥望黄金台”而登上黄金台,则 《燕昭王》一诗的内涵,正是引发《登幽州台歌》的契机。然而这毕竟是各有特点的两首诗,后者的雄阔境界和深远意蕴,远非前者可比拟。
 
  全诗突如其来,如山洪暴发; 又戛然而止,如大河入海。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 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 如何德配天地、功垂今古,变渺小为伟大、化短暂为永恒,这正是诗人所感“念”、所思考的人生哲理。然而放眼历史长河: 回头看,包括燕昭王、乐毅在内的一切明君贤臣、英雄豪杰已一去不返,追之弗及,望而不见; 向前看,像燕昭王、乐毅那样的一切明君贤臣、英雄豪杰尚未出现,盼望不及,等待不来。于是一种沉重的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感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
 
  “独”字承上启下,“念”字统摄全篇。反复吟诵,一位独立苍茫、思索人生课题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便跃然纸上,而浩浩无涯的时空背景,也随之展现。诗人所“念”的人生课题带有普遍性与永恒性,兼之全诗直吐胸臆,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格调雄浑,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故千百年后,犹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激起读者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是体现陈子昂诗歌主张的代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齐梁浮艳、纤弱诗风的影响已一扫而空,盛唐诗歌创作的新潮即将涌现。明人胡震亨以陈涉比陈子昂: “大泽一呼,为众雄驱先。”(《唐音癸签》 卷五) 这是很有见地的。
 
 
 
 
·赏 析
  这首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抒发了一种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是骏马必思奔驰千里,是栋梁必将顶天立地,是豪杰,又有谁不想建功立业? 诗人壮志难酬,又怎能不悲凉感慨? 幽州台上放眼四望,满目空旷、寂寥,感受着那种难以言说的孤寂,怀才不遇的悲怆再也难以压抑,不免脱口而出。
 
  诗文仅仅二十二个字,简洁铿锵,却震撼人的灵魂。无穷无尽的时空、短促有限的人生,构成了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让人感慨不已,遐想不尽。
 
  读这首诗,让我们感受的不是消沉,也不是退避,而是一种悲怆、苍凉。透过悲凉,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伟大开拓者对事业和人生追求的责任感和时光催人的紧迫感。它是奋发的,也是激越的。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思考题
屈原的《远游》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兮长勤。往者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体会一下与本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