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燕歌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18-06-26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解题】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小序中“御史大夫张公”为张守珪,三年前因功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时为幽州长史、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采访处置使。据史载,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被奚打败,守珪谎报胜利,次年事泄,被贬括州刺史。此诗所写当是刺张骄逸而不恤士卒。燕歌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曹丕、萧绎、庾信等都有此题诗,多写思妇怀念征人。此诗层次分明,描述生动,语多骈偶,但仍流畅自然。“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鲜明,为千古名句。
 
【全诗】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
 
1.燕歌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名。原序云:“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圭,开元二十三年拜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开元二十五年曾破奚丹,二十六年部将赵堪等假借张守圭之命,使平卢军使乌知义击叛奚余党于潢水之北,先胜后败。守圭隐瞒败状而妄奏功,事泄,贬括州刺史。这首诗就是有感于张守圭宫中之事而作的,但又是泛写一般边塞战争。诗里描写了战争的艰苦、歌颂了士卒的勇敢,也揭示了他们思念家乡的痛苦心情。同时对于将帅骄逸不恤士卒也深有讽刺。
 
2.汉家:汉朝,这里借指唐。下句“汉将”同。烟尘,指边疆的军情。
 
3.横行:驰骋奋战,无所阻拦的意思。《史记·樊哙传》:“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4.赐颜色:给面子,赐予光彩的意思。
 
5.摐(音chuang):击打。金:指钲,行军时用来节止步伐。伐:敲打。榆关:即山海关。
 
6.旌旆:指军中的各种旗帜。逶迤:宛延绵长的样子。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7.“校尉”句:校尉,武官名,位次于将军。羽书,紧急的文书。瀚海,指今蒙古大沙漠。这句话是说校尉又从瀚海方面急忙地传来警报。
 
8.单于:匈奴部族首领的称号,此指突厥的首领,唐时突厥属单于都护府。猎火:打猎时燃起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在出征前,往往举行大规模的校猎,作为演习。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胜旗西北一带。
 
9.“山川”句:是说汉军分兵转战来到了山川萧条的狼山一带。鲍照《出自蓟北门行》“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汉之朔方郡就正当狼山一带,唐以来更集置重兵于蓟北一带,以救应东北及北方两面战场。极:穷尽。
 
10.惩陵:恃势欺陵。杂风雨:形容敌人的骑兵来势凶猛,如同暴风骤雨。
 
11.半死生:死者生者各半,表示伤亡惨重。
 
12.“美人”句:是说将帅骄纵淫逸,不能身先士卒。
 
13.“身当”二句:是说战士们身受朝廷的恩遇常常不顾性命,但仍不能解孤城之围。
 
14.玉箸:指泪。
 
15.边庭:边疆。飘摇:随风飘荡的样子。曹植《杂诗》“飘摇随长风”。度:度越。
 
16.绝域:极远之地。苍茫:迷茫。一作“苍黄”,翻覆不定。
 
17.“杀气”二句:是说正当农作之时,却在战场之上,写战士们怀念家园之心。三时: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阵云:形容如立垣的云。刁斗:军用铜器,容积一斗,白天用来煮饭,夜间敲以巡更。
 
18.血纷纷:一作雪纷纷。
 
19.死节:指为国捐躯。
 
20.李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武帝时为右北平太守,以防匈奴,他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士卒爱戴,匈奴畏之,避不敢犯。《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 汉家的东北边疆燃起了战争狼烟,汉家的将士讨伐凶残的敌人辞别家园。男子汉本应该在战场上横冲直闯,何况皇上对出征将军破格恩宠赏面。鸣锣击鼓大军浩荡山海关,旌旗连锦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校尉穿越瀚海送来了紧急军书,单于正在狼山围猎,火光烛天。边境线上,山川萧条,荒凉黯淡,敌人的骑兵挟风趁雨猖狂进犯。战士们在阵前浴血奋战伤亡过半,将军帐中大摆酒筵美女仍歌舞翩跹。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 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来越稀。边将身受皇帝思泽竞麻痹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身穿铁甲在边地长期辛勤戍守。家中亲人日夕思念眼泪长流。少女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边地遥远形势动荡怎么能够度量! 那里愁云笼罩触目是一片荒凉。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眼见刀光闪闪血溅锋刃死伤纷纷,以死报国从来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你不见沙场争战何等艰苦惨痛呵,至今人们都怀念那与士卒同甘共苦的——李广飞将军。
 
 
【作者小传】
 
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二十岁时游长安求仕无成,长期客居宋州(今河南商丘)。天宝八载(749)举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十二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乱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广德二年(764)召还长安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次年卒,赠礼部尚书,谥忠。两《唐书》有传,年谱多种,今人周勋初《高适年谱》较翔实。其诗多作于显达前,擅写边塞军旅生活。“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与岑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但风格各异,“岑超高实”(刘熙载《艺概》卷二)。有明人辑《高常侍集》,今人有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高适集校注》。
 
 
【鉴赏】
 
     开元年间,契丹屡屡入侵犯边,东北边境烽烟四起,百姓处于 水深火热之中。坐镇东北的是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张守珪,战功卓著。 但开元二十四年(736),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 而败北。开元二十六年(738),张守珪部将赵堪、白真陀罗假借张之命令, 逼令平卢军使乌知义奔击叛奚余部于潢水之北,先胜后败,但是“守珪隐 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根据诗前小序可知,诗 人当是据此以作此诗,意在 慨叹征战之苦,讽刺和谴责 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不 体恤士兵,颂扬为国御敌的 将士不顾牺牲的大无畏 精神。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首 先写出师。首句指明战争发 生地方——东北,次句点明 战争的性质——反击侵略。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似在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 实则暗含讥讽。据《史记》载,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樊哙迎合吕后,夸 言:“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横行”, 意恃勇轻敌,也为后面的败北埋下伏笔。接着描写出征的军队,浩浩荡 荡,气势雄壮,敲锣打鼓,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战士们慷慨激昂,随着这震 天金鼓昂首阔步。这看似雄壮的队伍,大摇大摆地行军,可以揣知将军临 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飞”字突出了军情之紧急,“猎火照狼山”亦显敌军之强大。这八句诗,从 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层层递进,气氛亦越发凝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