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品录
原名《画品》,后来(大约宋代)传抄时,名为《古画品录》。绘画品评著作。一卷。南朝宋谢赫撰。约成书于梁大宝三年(552年)前。
谢赫,大约生活于南朝宋武帝大明至梁武帝中大通年间,其事迹不载正史或画史。南朝宋、梁间画家、画论家。《古画品录》各本都题为“南齐谢赫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亦称谢赫为南齐画家,可知谢赫在南齐活动时间较长,是当时的著名画家;而入梁之后,谢赫仍保持其画名。谢赫尤擅长肖像画,姚最说他“写貌人物,不俟对看,所须一览,便工操笔”。
《古画品录》品评画家二十七人,自陆探微起至丁光止,分为六品。第一品五人为: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第二品三人为:顾骏之、陆绥、袁蒨;第三品九人为:姚昙度、顾恺之、毛惠远、夏瞻、戴逵、江僧宝、吴暕、张则、陆杲;第四品五人为:蘧道愍、章继伯、顾宝光、王微、史道硕;第五品三人为:刘瑱、晋明帝、刘绍祖;第六品二人为:宗炳、丁光。姚最和李嗣真等人颇诋其谬,特别指出其把顾恺之列为下品,很不公平;对其“黜卫进曹”,亦不满意。张彦远则认为谢赫评画允惬。
该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作者自序中所提出的绘画六法,这是我国绘画史上较早、也是较有系统的绘画要旨,历代画家宗之,千载不易。六法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气韵本指人物的精神气质,后扩大到山水、花鸟各种题材的绘画,成为衡量整个绘画艺术性的重要标准;骨法用笔指用笔要有功力;应物象形指画家需按客观对象去进行描绘;随类赋彩是说按不同对象去表现它们的色彩;经营位置指构图设计;传移模写即临摹的技能。谢赫提出绘画六法,是对我国绘画美学的一大贡献。同时,该书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论画著作,对画的分等品评,也自该书开始。后来姚最和李嗣真等虽曾指出其评画未当,然各人见地不同,未可据以为信。应给该书较高的历史地位。
《古画品录》有津逮秘书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品丛书》本。
谢赫,大约生活于南朝宋武帝大明至梁武帝中大通年间,其事迹不载正史或画史。南朝宋、梁间画家、画论家。《古画品录》各本都题为“南齐谢赫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亦称谢赫为南齐画家,可知谢赫在南齐活动时间较长,是当时的著名画家;而入梁之后,谢赫仍保持其画名。谢赫尤擅长肖像画,姚最说他“写貌人物,不俟对看,所须一览,便工操笔”。
《古画品录》品评画家二十七人,自陆探微起至丁光止,分为六品。第一品五人为: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第二品三人为:顾骏之、陆绥、袁蒨;第三品九人为:姚昙度、顾恺之、毛惠远、夏瞻、戴逵、江僧宝、吴暕、张则、陆杲;第四品五人为:蘧道愍、章继伯、顾宝光、王微、史道硕;第五品三人为:刘瑱、晋明帝、刘绍祖;第六品二人为:宗炳、丁光。姚最和李嗣真等人颇诋其谬,特别指出其把顾恺之列为下品,很不公平;对其“黜卫进曹”,亦不满意。张彦远则认为谢赫评画允惬。
该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作者自序中所提出的绘画六法,这是我国绘画史上较早、也是较有系统的绘画要旨,历代画家宗之,千载不易。六法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气韵本指人物的精神气质,后扩大到山水、花鸟各种题材的绘画,成为衡量整个绘画艺术性的重要标准;骨法用笔指用笔要有功力;应物象形指画家需按客观对象去进行描绘;随类赋彩是说按不同对象去表现它们的色彩;经营位置指构图设计;传移模写即临摹的技能。谢赫提出绘画六法,是对我国绘画美学的一大贡献。同时,该书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论画著作,对画的分等品评,也自该书开始。后来姚最和李嗣真等虽曾指出其评画未当,然各人见地不同,未可据以为信。应给该书较高的历史地位。
《古画品录》有津逮秘书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品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