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织图

2023-10-10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耕织图类农书。一卷。宋楼璹编绘,约成书于南宋高宗时期。
        楼璹,字寿玉,又字国器。生卒年不详。浙江鄞县人。宋高宗时作过首都所属的临安府于潜县令。他在访问了农夫蚕妇后,编制了这套《耕织图》。
        《耕织图》完全反映江南农业情况。以图为主,每图皆配以五言八句诗。“农桑之务,曲尽情状”。书后附有作者孙楼洪的跋。因图不易摹绘,所以民间流传的只是诗。《四库全书提要》载,编纂《四库全书》时,当初的画本还保存在皇宫里,现在可能已佚。
        《耕织图》有耕图二十一幅。包括: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割、登场、持穗、簸扬、砻、舂碓、簏、入仓,描写了稻谷栽培到加工的整个过程。织图二十四幅。包括:浴蚕、下蚕、喂蚕、一眠、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捉绩、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缫丝、蚕蛾、祝谢、络丝、经、纬、织、攀花、剪帛。描写了养蚕到丝织的整个过程。本书是我国农桑生产最早的成套图象资料。“耘田”之称较早见于《耕织图》(此前有实际操作而无其名)。由书中可知:江南水田已使用碎土、平田、混和泥浆的工具耖,形成耕耙耖作业。
        成书后,作者将其献给宋高宗,意在劝说朝廷重视农业生产和民间疾苦,语句平和诚挚。清康熙帝令人重新绘制,耕图增加了“初秧”、“祭神”二图,织图删去了“下蚕”、“喂蚕”、“一眠”三图,增加了“染色”、“成衣”二图。这样,耕、织图各二十三幅。除原诗外,附康熙帝七言诗及序文,此即《御制耕织图》。此后,历代皇帝都令画院重绘翻刻。这一新的表达方式对后世农书发生了深刻影响。后世的一些农书中,图谱占有显著位置。
        宋嘉定三年(1210年),作者孙楼洪、楼深、侄楼钥将《耕织图》刊行以传。收入《宋史·艺文志》农家类、《知不足斋丛书》、《龙威秘书》、《艺苑捃华》、《丛书集成》、《续文献通考》农家类、《世善堂藏书目录》农圃类。一九五六年中华书局出版《陈旉农书》后附此书。此书曾流传日本等国。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