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雪·写忧

2019-05-24 可可诗词网-古代剧曲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旦) 喜有笔砚在此,不免取出白绫一方,将我家事迹从头叙写者。(取帛介) (磨墨介) (书介) (念介) 予姓黄,名淑华,字婉梨。江南上元人也。
        【正宫过曲·雁鱼锦】 乌衣巷畔王谢乡,有婴儿撤瑱深闺养。苦早岁阿爷归泉壤。陟兰陔,奉萱堂,比刘家孝绰兄行,名教小妹扬。予父讳秉良,诸生,先卒。长兄乃珪,亦诸生。仲兄乃璋,外出。叔兄乃瑾,习举子业。弟乃璧,少予二岁。我那一家人呵,夸我的美姿,比作花添相。怜我的幼慧,爱作珠擎掌。仓皇,粤寇跳梁。叹奴才六岁,突遇了干戈攘。惊鸿触网,那知道,尔日偏无恙。我两兄呵,暗暗的埋名党庠,渐渐的辛劳圃场,款款的启缥缃。遗事讲,数前朝淑女名芳。予幼即知书,长有定识,盖两兄力也。凭空蜂媒过粉墙,险被那赤丝绳系住帏鸾弱,幸把那铁门限拦开穴蚁忙。岁壬戌,母将以予字某氏,兄以强徒方炽,嘉偶难逢,力阻乃止。至今思之,犹佩卓识。到了去年呵,鹰扬,飞渡了长江。喜将军忽地从天降,一步步跨了深沟,平了高垒,围了孤城,上了巍墙,穷歼伏莽。今年六月,官军复金陵。方喜出水火而登衽席矣。举家欣睹,欣睹中兴天象。孰意克城之二日,则有乱兵至,杀母、兄、嫂、弟。予悲痛求速死。彼大笑曰: “予汝爱,不汝忍杀也。”竟掠予行。(泪介)可惨呵,燕泥落尽孤巢丧,鹃血乱飞数命亡。希想我天边婺宿,伴他魍魉。庭柯系,似蛛丝罥蝶,翅折魂漾。咤鲸鱼夜逃,把纤鳞并归蜒艇装。方知他豺狼伪入熊罴队,是杀剩的洪杨馀党。其人劫予后,系於其居,旋迁於舟,溯江而上。夫茫茫大江,予非不得死所,惟恨以予累及骨肉五人,不思所以报之,徒死何益?孰意天不予祐,忽有予之偕行者。我正在鼓铅刀,欲试锋芒,谁知道东门草,恶人偏两。翻悔了,合浦珠沈我未双。金姑眉寿,予旧识也。一人欲污之,弗从,跃入江死。从此贼人不敢逼予。贞媛贶我,无怪我魂梦常萦也。暗追想,三月来光阴苦长。杳杳更茫茫,再偷生饮恨,万死难偿。昨至湘潭,舍舟登陆,数日之内,将抵其家。倘不速死,恐无颜立于人世。然死虽已决,尚未知何地以死,何术以死也。殊难料瘦宫娥下刀时那方?还不定女荆卿献图时何状?因此上,写出苦衷肠。可怜我含毫和血还濡泪,敢望他千古人悲白下黄。
        同治甲子九月十六日,十七龄女士,自记於湘乡潭市。

        《梨花雪》 传奇所写黄淑华死难事迹,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真人真事。题材原见李元度 《天岳山馆文钞》 卷十九 《书江南黄烈女事》、秦本桢传抄的 《烈女黄婉梨诗》 及其序跋,作者据实敷演,稍加虚构。写上元县女子黄淑华,字婉梨,父亲黄秉良已死,全家迁居南京城内。同治三年六月曾国藩率官军攻克太平天国都城南京,一士兵申俦闯入黄家,杀死淑华长兄黄乃珪、叔兄黄乃瑾及母亲、嫂嫂、侄儿,掳走淑华,他当即逃离军伍,带淑华乘船沿江而上欲返回湖南故里。另一兵士也掳掠了一位名叫金眉寿的女子,与申俦同船而行,他欲奸污眉寿,眉寿投江自尽。申俦对淑华不敢强逼,与另一兵士合力挟持着她,辗转数月到了湘潭,投一旅店住宿。淑华为防受辱,途中已把身上衣服缝在一起。此日夜晚她又取出一块白绫,书写自己姓名、家庭情况及遇害经过,之后暗中取灭鼠药把二兵药倒,又把他们杀死,然后悬梁自尽。次日人们发现了三人尸体及淑华所写文字,明白了实情,将淑华安葬,筑墓立碑予以表彰。


        《写忧》 一折,即是演述黄淑华于旅舍之夜杀贼及自尽的经过。这里所选 【雁鱼锦】 套曲是淑华一边写一边唱的。曲词可以说是她的自传。【雁鱼锦】 是【雁过声】、【二犯渔家傲】、【二犯渔家灯】、【喜渔灯】、【锦缠道犯】 五个曲牌的联套 (参见本书所选蒋士铨《临川梦·续梦》),今存《梨花雪》 抄本没有一一注明每支曲牌的名称,但根据曲牌格律特点可以分别开来。开头数句为 【雁过声】,交代她家住在晋代王谢旧居乌衣巷附近,早岁父亲去世,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夹白中补叙父亲及兄弟姓名。回忆起她幼年时娇美聪慧,受到全家人的疼爱和呵护,那是一段使她难忘的岁月。
        自 “仓皇,粤寇跳梁” 起为 【二犯渔家傲】,自述她六岁时,洪秀全的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全家经受了战乱的惊扰。从曲词可以看出,作者以淑华之口叙述身家遭遇时,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革命持敌视态度,如称起义的爆发为 “粤寇跳梁”,就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立场。但从她所述具体事件,又能反映出一些历史的真实。如她自述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他们全家“尔日偏无恙”,说明当时像他们家这样的民众是平安的; 其“叔兄乃瑾,习举子业”,也许曾参加过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她又说两位兄长虽努力读书,却埋名乡间,辛苦务农为生,闲暇时给她讲述前朝女子故事,使她幼年即读书知礼,这都是两兄教诲的功劳。年龄稍大,母亲曾为她议婚,兄长考虑到当时战争未息,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偶,因此予以阻止,淑华想到这一点,对其兄仍怀感佩之情。
        自 “鹰扬,飞渡了长江” 起为 【二犯渔家灯】,淑华叙写去年清朝官军攻占南京之后的事。她称清军主帅曾国藩为 “将军”,称太平天国在南京失败为 “穷歼伏莽”,自谓她的全家对于清朝官军的胜利表现出 “欣睹中兴天象” 的喜悦心情。接着,她自述在南京城被攻破的第二天,有乱兵到她家中,杀死母亲、兄长、嫂嫂、弟弟,又把她掳掠而去,一霎时全家遭祸,血肉横飞,惨不忍睹。行凶的兵士是湖南人,有可能是湘军的部属,也有可能是失败后的太平军兵士趁火打劫; 假冒清兵,杀人劫女而后逃脱。自 “天边婺宿” 起为 【喜渔灯】,淑华自叙落入贼人之手,好像蝴蝶身陷蛛网内,鱼儿捕入船舱中,无法摆脱绝境。直待两个兵士带着她和另一被掳掠女子金眉寿一同离开南京乘船溯流而上时,她才知道他们是“杀剩的洪杨余党”。这里显然表明了作者受其政治思想倾向的支配,认定二兵士就是太平军的败兵。淑华随贼人同行,伺机杀贼报仇,但他想到 “东门草” 的典故 (见唐传奇《谢小娥传》),因仇人有两个,她担心自己力量不够,不敢下手。途中金眉寿因贼人逼奸不从而投江自尽之后,她更感到孤单,只得隐忍暂从,以待时机。
        自 “暗追想” 以后为 【锦缠道犯】,淑华自述三个月来苟且偷生,度日如年。到湘潭后,贼人带她舍船登岸,淑华想到再过几天就到贼人家中,她已下定决心报仇,不论是效法费宫娥刺虎还是效法荆轲刺秦,都不免一死。因此,她决定把姓名家世及遇害经过都写下来,让后人知道她这个为全家报仇而死的南京上元女子黄婉梨。最后落款写明年月日及地点,淑华的细心与周密,一丝不苟。
        《梨花雪》传奇的可贵之处,在于此剧以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陷落为背景,涉及了一些真实的事件,如第五折 《盼捷》写 “曾军 (指曾国藩的湘军) 自去年壬戌(1862) 进逼金陵”,“今年癸亥 (1863) 四月,陆师攻克雨花台,又会水军叠克九濮洲等处”,这些内容,对于后人认识当时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黄家所遇惨案,不论是湘军士兵所为还是太平军败兵所为,都反映了当时剧烈的战争中人民大众遭受的苦难。黄淑华在危难时表现出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隐忍不发、待机而动、终于复仇的谋略与勇气,还有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都使这个贤淑、刚烈的女性形象闪耀出光彩。《写忧》 出中这套 【雁鱼锦】 曲词,概括了全剧的内容,叙事与抒情结合,是一篇具有特色的词曲体传记。此剧石印本于此出之末有江皋侍史评语云:“随事叙去,自成妙文,左氏独擅其长,后人刻意摹之,每难酷似,不图于词曲中得之,真是洋洋大观。” 这段话对于今天认识这套曲词的特点与长处,足资参考。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