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

2019-09-20 可可诗词网-中外名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回延安》

贺敬之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坑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呵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赏析】 这是诗人解放以后创作的第一首诗,作于1956年3月。虽是即兴之作,却有深厚的生活基础。诗人16岁奔赴延安,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多年,与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0年后,诗人重返延安,心情格外激动,诗潮如滚滚延河水奔腾而来,他把延安比做母亲,用这首动人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热诚的赤子之情。

这首诗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诗人将心中对革命的依恋化形为母子间骨肉至亲之爱,但它所包含的感情远比骨肉情更为广阔,更为崇高。全诗分五章,依照诗人回延安的经过以及感情的自然发展来叙事抒情,处处都突出一个“情”字。诗人先写回延安的激动之情,再忆延安母亲的养育之情;三叙与乡亲们当年结下的战斗友情;四说延安新貌带来的欢欣喜悦之情;最后高唱对延安无限热爱的崇敬之情。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把延安的过去、现在、将来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感情一步步升华。在诗中,诗人往往通过一些生动的情节来形象地表现这种感情。例如诗歌一开始,诗人抓住久别重逢时最动人心魄的一瞬间进行描写: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里用了 “莫要”、“莫把”两个祈求句,表明诗人难以控制的迫不及待的心情。在诗人眼中,延安的一切都那样亲切、珍贵,于是他“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这里用的 “抓”、“贴” 等动词,浓缩了极其丰富的感情,这短短四行诗写活了一个赤子久别归来时的形神动态,读来十分感人。再如诗人描写亲人会面,共叙战斗友情,选取了这样的场面: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得眼泪眼眶里转。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虽只寥寥数语,却把亲人相见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深刻地表达了出来。

这首诗还以鲜明的乡土色彩为人们所喜爱。首先在形式上通篇采用陕北信天游体,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音调高亢悠远,颇有西北高原热烈粗犷的情调。语言也极富地方特点,诗人不仅运用了不少当地口语中常见的叠音字,如“几回回”、“白生生”、“羊羔羔”等,还引进了许多很有乡土气息的名词,如“米酒”、“油馍”、“白羊肚手巾”等,这些语言令人感到十分亲切,烘托出了延安人民特有的生活气息,流露出了诗人自然朴实的感情。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