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蟲”·通假字

    《说文》:“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虫,昆虫的通称。《史记·五帝本纪》:“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 通“爞” tong 〔例〕 《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传:“蕴蕴而暑,隆隆而雷,虫虫而热。”虫虫通“爞爞”,热气蒸腾貌。 虫,定母、冬...

    “蟬”·通假字

    《说文》:“蝉,以旁鸣者。”段注:“《考工记·梓人》文。郑云:‘旁鸣,蜩蜺属。’《正义》云:‘蝉鸣在胁。’”《荀子·大略》:“饮而不食者蝉也。” 1.通“嬋” chan 〔例一〕 《文...

    “蟒”·通假字

    《尔雅·释鱼》:“蟒,王蛇。”注:“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也叫蚺蛇。《晋书·郭璞传》:“蟒蛇以腾骛暴鳞。” 通“蜢” meng 〔例〕 《方言》十一:“(蟒)南楚之外谓之蟅蟒,或谓之蟒,或谓之螣。”注:“即蝗也。”蟒通蜢”,蚱蜢、蝗虫。 蟒,明母、阳部;蜢,明...

    “蝤”·通假字

    《说文》:“蝤 ,蝤 也。”蝤,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通“蝣” you 〔例〕 《汉书·王褒传》:“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阴。”注:“蝤音由,字亦作蝣,其音同也。”蜉蝤,小虫名,其成虫的生存期较短。 蝤,从母、幽部;蝣,余...

    “蜚”·通假字

    《说文》:“,臭虫负蠜也。”蜚,害虫名。《左传·庄公二十九年》:“秋,有蜚,为灾也。” 通“飛” fei 〔例一〕《庄子·秋水》:“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蜚通“飞”。 〔例二〕 《史记·楚世家》:“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蜚通“飞”,飞...

    “蜮”·通假字

    《说文》:“蜮,短弧也,似鳖三足,以气射害人。”蜮,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人,使人发病的动物。《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传:“蜮,短狐也。” 通“蟈” guo 〔例〕 《大戴礼记·夏小正》:“四月……鸣蜮。”蜮通“蝈”,蛙类。《通训定声》...

    “蛾”·通假字

    《说文》:“,蚕化飞蛾。”蛾,虫类。《荀子·赋篇》:“蛹以为母,蛾以为父。” 1.通“俄” e 〔例〕 《汉书·后妃传》下:“(班倢伃)始为少使,蛾而大幸。”注:“蛾与俄同,古字通用。”蛾而,不久。蛾通“俄”。 蛾,疑母、歌部;俄,疑母、歌部。疑母双声,歌部迭韵,...

    “蜎”·通假字

    《尔雅·释鱼》:“蜎,蠉。”注:“井中小蛣蟩,赤虫,一名孑孓。” 通“ ” xuan 〔例〕 《鬼谷子·揣》:“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蜎通“翾”,飞翔。 蜎,影母、元部;翾,晓母、元部。影、晓邻纽双声,元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蛟”·通假字

    《说文》:“蛟,龙属,无角曰蛟。”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通“鲛” jiao 〔例〕 《荀子·礼论》:“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注:“韅,马腋之革,盖象蛟形。徐广曰:以鲛鱼皮为之。”...

    “蚩”·通假字

    《说文》:“蚩,虫也。” 1.通“嗤” chi 〔例〕 《文...

    “蚧”·通假字

    蚌。《大戴礼记·易本命》:“故冬燕雀入于海,化而为蚧。” 通“疥” jie 〔例〕 《后汉书·鲜卑传》:“议郎蔡邕议曰:‘……夫边垂之患,手足之蚧搔;中国之困,胸背之瘭疽。’”注:“蚧音介。”蚧通“疥”,疥疮。 蚧,见母、月部;疥,见母、月部。见母双声,月部迭...

    “蚤”·通假字

    《说文》:“蚤,人跳虫也。”《庄子·秋水》:“鸱鸺夜撮蚤,察毫末。” 1.通“爪” zhao 〔例一〕 《荀子·大略》:“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注:“蚤与爪同。”蚤通“爪”。 〔例二〕 《仪礼·士丧礼》:“蚤揃如他日。”注:“蚤读为爪,断爪揃鬚也。” 蚤,精母、...

    “虷”·通假字

    《尔雅·释鱼》:“蜎蠉。”注:“井中小蛣蟩赤虫,一名孑孓。”蜎即“虷”。《庄子·秋水》:“还视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释文》:“井中赤虫也,一名蜎。” 通“干” gan 〔例〕 《汉书·鲍宣传》:“乃二月丙戌,白虹虷日,连阴不雨。”注:“虷音干。”干,干...

    “虞”·通假字

    《说文》:“虞,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也,食自死之肉。”《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驺虞,神话传说中的义兽,一说为古代掌鸟兽的官名。 通“娱” yu 〔例一〕 《孟子·尽心》上:“霸者之民,驩虞如也。”虞通“娱”,快乐。...

    “號”·通假字

    《说文》:“號,嘑也。”段注:“嘑,各本作呼,今正。呼,外息也,与嘑义别。口部曰:‘嘑,號也。’……號嘑者,如今云高叫也。”《诗·大雅·荡》:“式号或呼,俾昼作夜。” 通“胡” hu 〔例〕 《荀子·哀公》:“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绅委章甫有益于仁乎?’孔子蹴然...

    “虙”·通假字

    《说文》:“虙,虎貌。” 通“伏”、“宓” fu 〔例一〕 《诗·陈风》“陈谱”毛亨传:“陈者,大皞虙戏氏之墟。”释文:“虙戏即伏牺,字异音义同也。” 〔例二〕 《颜氏家训·书证》:“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即虙羲之后,俗字亦为宓,或复加山。今兖州永昌郡城,...

    “虓”·通假字

    《说文》:“虓,虎鸣也。”扬雄《太玄经·三众》:“虎虓振 。”注:“虓,怒声也。” 通“敲” qiao 〔例〕 《吕氏春秋·必己》:“船人怒,而以楫虓其头。”注:“虓,暴辱。”虓通“敲”,敲击。 虓,晓母、幽部;敲,溪母、宵部。晓、溪旁纽双声,幽、宵旁转迭韵,属音...

    “蘬”·通假字

    《说文》:“蘬,荠食也。”段注:“今《释草》:‘红,龙古,其大者蘬。蒫,荠食。’许所据绝不同。” 通“虺” hui 〔例〕 《荀子·尧问》:“其在中蘬之言也,曰:‘诸侯自为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注:“中蘬与仲虺同,汤左相也。”中蘬...

    “蘭”·通假字

    《说文》:“兰,香草也。”兰,兰草。《楚辞》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通“欄”lan 〔例一〕 《汉书·王莽传》中:“(秦)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注:“兰谓遮兰之,若牛兰圈也。”兰通“栏”,栅栏。 〔例二〕 《后汉书·公孙述传》...

    “蘦”·通假字

    《尔雅·释草》:“蘦,大苦。”注:“今甘草也。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有节。” 通“零”ling 〔例〕 《楚辞·远游》:“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注:“古本零作蘦。”零落。蘦通“零”。 蘦,来母、耕部;零,来母、耕部。来母双声,耕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