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蘇”·通假字

    《说文》:“苏,桂荏也。”段注:“桂荏,今之紫苏。”《文...

    “蘄”·通假字

    《说文》:“蕲,草也。”《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宁都州志》:‘葵菜土名蕲菜,性冷味柔滑,经霜益滑,吴人谓之滑肠菜。’”按,《广雅·释草》:“山蕲、芹,当归也。”蕲,当归。 通“祈” qi 〔例一〕 《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蓄乎樊中。”...

    “蘧”·通假字

    《说文》:“蘧,蘧麦也。”段注:“《本草》谓之瞿麦,一名巨句麦。《广雅》谓之紫萎,一名麦句薑。俗谓之洛阳花,一名石竹。” 通“...

    “藹”·通假字

    《尔雅·释木》:“蕡,蔼。”注:“树实繁茂菴蔼。”《文...

    “蕴”·通假字

    《方言》:“蕴,饶也。”《集韵》:“蕴,积也。”《左传·昭公十年》:“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蕴,积聚。 1.通“煴” yun 〔例〕 《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传:“蕴蕴而暑,隆隆而雷,虫虫而热。”蕴隆,闷热。蕴通“煴”。 蕴,影母、文部;煴,影...

    “薮”·通假字

    《说文》:“薮,大泽也。”《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 通“搜” sou 〔例〕 《晋书·李重传》:“臣访冲州邑,言其虽年近耋耄,而志气克壮,耽道穷薮,老而弦新。”薮通“搜”,搜求。 薮,心母、侯部;搜,山母、幽部。心、山准双声,侯...

    “藟”·通假字

    《说文》:“藟,草也。从艸,畾声。《诗》曰:‘莫莫葛藟。’一曰秬鬯。”《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葛藟,蔓草名。又名巨苽、千岁虆。 通“蕾” lei 〔例一〕 秦观《淮海后集》卷四《早春题僧舍》诗:“东园紫梅初破藟,北涧渌水方通流。”藟通“...

    “薰”·通假字

    《说文》:“薰,香草也。”又名蕙草。《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通“獯” xun 〔例〕 《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薰育,即“獯鬻”、“熏鬻”,古匈奴名。薰通“獯”。 薰,晓母、...

    “藐”·通假字

    本作“”。《说文》:“,茈草也。”又称紫草,可以染紫。 1.通“媌” miao 〔例〕 《文...

    “藏”·通假字

    《说文》新附字:“藏,匿也。”《礼记·檀弓》上:“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藏,隐藏。 1.通“臓” zang 〔例一〕 《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注:“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肠、小肠。”藏通“脏”,脏器。 〔例二〕 《汉书·艺文志》:“五藏六...

    “薾”·通假字

    《说文》:“薾,华盛。”《诗·小雅·采薇》:“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传:“尔,华盛貌。”《释文》:“《说文》作薾。” 通“苶” nie 〔例〕 《抱朴子·百里》:“冒昧苟得,闇于自量者,虑中道之颠踬,不以驽薾服鸾衡,则何患庶绩之不康。”驽薾,即“驽苶”,劣弱。...

    “藉”·通假字

    《说文》:“藉,祭藉也。一曰草不编,狼藉。”段注:“稭字下禾槀去其皮,祭天以为藉也。”《易·大过》:“藉用毛茅。”藉,草垫。 通“籍” ji 〔例一〕 《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亩实藉。”笺:“藉,税也。”藉通“籍”。 〔例二〕 《后汉书·侯览传》:“...

    “藃”·通假字

    《说文》:“藃,草貌。” 通“耗” hao 〔例〕 《周礼·考工记·轮人》:“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毂虽敝,不藃。”注引郑司农曰:“藃当作耗。”藃,缩。耗,因变形而不平。藃通“耗”。 藃,晓母、宵部;耗,晓母、宵部。晓母双声,宵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薛”·通假字

    《说文》:“薜,牡赞也。”《通训定声》:“今北人束马薤以刷锅,则牡赞疑即薜荔。”《楚辞》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薜荔,植物名,又名木莲。 通“僻” pi 〔例〕 《汉书·扬雄传》:“陿三王之阨薜,峤高举而大兴。”注:“薜,亦僻...

    “薦”·通假字

    《说文》:“荐,兽之所食草。”《庄子·齐物论》:“麋鹿食荐。”荐,兽吃的草。 通“缙” jin 〔例一〕 《韩非子·五蠹》:“坚甲利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荐通“缙”,缙绅,指士大夫和有官位的人。 〔例二〕 《史记·五帝本纪》:“荐绅先生难言之。”《集解》...

    “薄”·通假字

    《说文》:“薄,林薄也。一曰蚕...

    “薌”·通假字

    《说文》新附字:“芗,谷气也。”《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巤,……黍曰芗合。”疏:“夫谷,秫者曰黍,秫既软而相合,气息又香,故曰芗合。”芗,谷类的香气。 1.通“香” xiang 〔例一〕 《荀子·非相》:“欣骧芬芗以送之。”注:“芬芗,...

    “蕉”·通假字

    《说文》:“蕉,生枲也。”段注:“枲,麻也。生枲谓未沤治者,今俗以此为芭蕉字。”《后汉书·王符传》:“葛子升越,筩中女布。”注引沈怀远《南越志》:“蕉布之品有三:有蕉布,有竹子布,又有葛焉。” 1.通“焦” jiao 〔例〕 《庄子·人间世》:“死者以国量乎泽,...

    “蕃”·通假字

    《说文》:“蕃,草茂也。”《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蕃,草木茂盛。 1.通“繁” fan 〔例一〕 《汉书·司马相如传》:“弯蕃弱,满白羽。”注引文颖曰:“蕃弱,夏后氏之良弓名。”《史记》作“繁弱”。蕃通“繁”,繁盛。 〔例二〕 《汉书·外戚·班倢伃传...

    “蕢”·通假字

    《说文》:“蒉,草器也。”《论语·宪问》:“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磐乎!’”注,“蒉,草器也。”蒉,草编的筐子。 通“甴” kuai 〔例〕 《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注:“蒉读为甴,声之误也。甴,蝠...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