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蔽”·通假字

    《广雅·释诂》四:“蔽,障也。”《楚辞》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蔽,遮盖、遮挡。 通“撆” pie 〔例〕 《史记·刺客·荆轲传》:“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索隐》:“蔽,音匹结反。蔽犹拂也。”蔽通“撆”,擦、拂。...

    “蕰”·通假字

    《集韵》:“蕰藻,水草。”《左传·隐公三年》:“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澡之菜。” 通“蕴” yun 〔例〕 《左传·昭公二五年》:“ 怒不可蓄也,蓄而弗治,将。”蕰《释文》:“蕰,本亦作蕴。”积聚。蕰通“蕴”。 蕰,影母、文部;蕴,影母、文部。影母双声,文部迭韵,...

    “蔡”·通假字

    《说文》:“蔡,草丰也。”段注:“丰读若介,丰字本无,今补。……草生之散乱也。”《文...

    “蔑”·通假字

    《说文》:“蔑,劳目无精也。从苜从戍,人劳则蔑然也。”段注:“目劳则精光茫然,……引伸之义为细,如木细枝谓之蔑是也。又引伸之义为无,如亡之命矣夫,亦作蔑之命矣夫是也。”《诗·大雅·板》:“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蔑,无、没有。 1.通“” mie 〔例〕 《文...

    “蔞”·通假字

    《说文》:“蔞,草也,可以烹鱼。”段注:“《召南》:‘言刈其萎。’陆玑云:‘蒌,蒌蒿也。’”《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通“柳” liu 〔例〕 《礼记·檀弓》下:“是故制绞衾,设蒌翣。”注:“蒌翣,棺之墙饰。《周礼》蒌作‘柳’。”蒌翣,古代...

    “蔚”·通假字

    《说文》:“蔚,牡蒿也。”《诗·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1.通“” wei 〔例〕 《淮南子·俶真》:“血脉无郁滞,五脏无蔚气。”注:“蔚,病也。”蔚通“”,病症。 蔚,影母、物部;,影母、微部。影母双声,物、微入阴对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鬱...

    “蔬”·通假字

    《尔雅·释天》:“蔬不熟为馑。”注:“凡草菜可食者通名为蔬。”《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 通“糈” xu 〔例〕 《庄子·天道》:“鼠壤有余蔬。”《释文》:“蔬,读曰糈,糈,粒也。”蔬通“糈”。 蔬,山母、鱼部;糈,心母...

    “蓳”·通假字

    《说文》:“蓳,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蒸食之甘。”《诗·大雅·绵》:“周原 朊,蓳荼如饴。”传:“蓳,菜也。” 通“槿” jin 〔例〕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木蓳荣。”疏:“《释草》云:椵,木槿。櫬,木槿。某氏云:别三名,可会,或呼为日及,亦云王蒸,其花朝...

    “蔪”·通假字

    麦芒。《文...

    “蓺”·通假字

    本作“藝”。《说文》:“埶,种也。”段注:“唐人树埶字作蓺,六蓺字作藝,说见《经典释文》。然蓺、藝字皆不见于《说文》。周时六藝字盖亦作蓺,儒者之于礼乐射御书数,犹农者之于树埶也。”《诗·大雅·生民》:“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笺:“蓺,树也。”蓺,树、种...

    “蒐”·通假字

    《说文》: “蒐,茅蒐,茹芦。”蒐,即茜草。《山海经·中山经》:“(釐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 通“搜” sou 〔例〕 《文...

    “蒸”·通假字

    《说文》:“蒸,析麻中榦也。”段注:“《毛诗》传曰:‘粗曰薪,细曰蒸。’《周礼·甸师》注云: ‘大曰薪,小曰蒸。’是凡言薪蒸者,皆不必专谓麻骨。”《诗·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以薪以蒸。”通“烝” zheng 〔例一〕 《孟子·告子》上:“天生烝民。”蒸民,...

    “蓋”·通假字

    本作“葢”。《说文》:“葢,苫也。”《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注:“盖,苫之别名。《尔雅》曰:‘白盖谓之苫。’” 1.通“害” hai 〔例一〕 《尚书·吕刑》:“鳏寡无盖。”盖通“害”。 〔例二〕 《孟子·万章》上:“象...

    “蓁”·通假字

    《说文》:“蓁,草盛貌。”段注:“《毛诗》传曰: ‘蓁蓁,至盛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通“榛” zhen 〔例〕 《庄子·徐无鬼》:“(众狙)逃于深蓁。”疏:“蓁,棘丛也。”蓁通“榛”,榛莽。 蓁,庄母、真部;榛,庄母、真部。庄母双声,...

    “蒙”·通假字

    《说文》:“蒙,王女也。”段注:“《释草》云:‘蒙,王女。’又云:‘唐蒙,女萝。女萝,兔丝。’”《诗·鄘风·桑中》:“爰采唐矣。”传:“唐蒙,菜名。” 通“萌” meng 〔例〕 《易·序卦》:“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蒙通“萌”,萌发。 蒙,...

    “葆”·通假字

    《说文》:“葆,草盛貌。”《汉书·燕刺王旦传》:“当此之时,头如蓬葆,勤苦至矣。”注:“草丛生曰葆,音保。” 1.通“保” bao 〔例一〕 《墨子·号令》:“诸卒民居城上者,各葆其左右。”《间诂》:“葆,吴钞本作保。”葆通“保”,保护。 〔例二〕 《庄子·田子...

    “蒲”·通假字

    《说文》:“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诗·大雅·韩奕》:“其簌维何?维笋及蒲。”也指蒲柳,即水杨。《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蒲。”笺:“蒲,蒲柳。” 1.通“匍” pu 〔例一〕 《左传·昭公十三年》:“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蒲伏,匍匐,伏地膝行...

    “葪”·通假字

    《玉篇》:“同蓟。”木名。《山海经·中山经》:“(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柏。” 通“芥”jie 〔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细故 葪兮,何足以疑。” 葪,《汉书》作“蒂芥”,梗塞的小东西,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 葪通“芥”。 葪,见母...

    “萩”·通假字

    《说文》:“萩,萧也。”一种蒿名。《左传·襄公十八年》:“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门之萩。” 通“楸” qiu 〔例〕 《汉书·货殖传》:“山居千章之萩。”注:“萩即楸树字也。”萩通“楸”。 萩,清母、幽部;楸,清母、幽部。清母双声,幽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葱”·通假字

    本作“蔥”。《说文》:“,菜也。”即今之大葱。《淮南子·说山》:“君子之于善也,犹采薪者见一芥掇之,见青葱则拔之。” 通“牕” chuang 〔例〕 《左传·定公九年》:“载葱灵,寝于其中而逃。”葱灵,即“窗櫺”。疏:“贾逵曰: ‘葱灵,衣车也,有葱有灵。’然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