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三)

    通“待”。按:据章炳麟《二十三部音准》和黄侃《古本音》,“時”的古音与“待”同,二字均从“寺”得声。郭在贻云“時”、“待”古同音(见其《训诂学》第100页)。一说古无舌上音,“時”、“待”均在端母,为双声通假。一说“時”、“待”均从“寺”得声,古韻都在“咍”部(段玉裁第一部)。按: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乙编《古汉语词义答问‘時’、‘待’同源说》谓:“‘待’属‘定’纽,‘時’属‘禅’纽。按古声纽‘照’系归‘端’系的规律,‘禅’纽在上古音韵中恰可归‘定’纽,所以二字上古同音。”
《周易·归妹》:“归妹愆期,迟归有時。”魏王弼注:“愆期迟归,以待时也。”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一:“此借‘時’为‘待’,而解者误以为四時之時。”又引其父王念孙语曰:“‘時’当读为‘待’。经言‘归妹愆期,迟归有待’,故传申之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经典释文》:‘有待而行也。一本‘待’作‘時’。是传之‘有待’,亦或借‘時’为之。愈以知经之‘有時’为‘待’之假借也。‘待’‘時’俱以‘寺’为声,故二字通用。《蹇象传》:‘宜,待也。’张璠本‘待’作‘時’。……‘归妹愆期,迟归有待’,‘待’与‘期’为韵,犹《离骚》:‘路脩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待’‘期’与亦为韻也。隐七年《穀梁传》注引此正作‘迟归有待’。”又《杂卦》传:“大畜時也,无妄灾也。”《经义述闻》卷一:“‘時’当读为‘待’,古字‘時’与‘待’通。‘大畜待也’者,天灾将至,大畜积以待之也。”《论语·阳货》:“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按:陆宗达《训诂简论》指出:“此‘時’非‘伺’之假借,因为“伺”是窥测的意思,《论语》是孔丘弟子记载他的言行的书,不会用这种形象来描绘孔丘。‘時’是‘待’(等待)的假借,‘時’的古音读dai,与‘待’同音,二字均从‘寺’得声,声符相同。徵之文献,先秦确有‘時’假借为‘待’的习惯用法。”汉王符《潜夫论》:“则又况乎畎亩佚民、山谷隐士,因人乃达,時论乃信者乎?”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0411.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