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顿,下首也。”顿,头叩地。顿首,头叩地而拜。《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疏:“二种拜俱头至地,但稽首至地多时,顿首至地则举,故以叩地言之,谓若以首叩物然。”
1.通“鈍” dun
〔例一〕 《墨子·辞过》:“兵革不顿,士兵不劳,足以征不服。”顿通“钝”,不锐利。
〔例二〕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顿,《汉书·贾谊传》作“钝”。顿通“钝”。
顿,端母、文部;钝,定母、文部。端、定旁纽双声,文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屯” tun
〔例一〕 《史记·王翦列传》:“李信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顿舍即屯舍。《史记·李将军列传》:“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顿通“屯”,驻防。
〔例二〕 《梁书·武帝纪》:“普通六年,行幸白下,六军顿所。”顿所,即“屯戍”。《史记·平准书》:“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顿通“屯”。
顿,端母、文部;屯,定母、文部。端、定旁纽双声,文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分享到:
1.通“鈍” dun
〔例一〕 《墨子·辞过》:“兵革不顿,士兵不劳,足以征不服。”顿通“钝”,不锐利。
〔例二〕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顿,《汉书·贾谊传》作“钝”。顿通“钝”。
顿,端母、文部;钝,定母、文部。端、定旁纽双声,文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屯” tun
〔例一〕 《史记·王翦列传》:“李信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顿舍即屯舍。《史记·李将军列传》:“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顿通“屯”,驻防。
〔例二〕 《梁书·武帝纪》:“普通六年,行幸白下,六军顿所。”顿所,即“屯戍”。《史记·平准书》:“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顿通“屯”。
顿,端母、文部;屯,定母、文部。端、定旁纽双声,文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发布时间:2019-04-1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5524.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