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禎”。徵祥,即“禎祥”。
汉 刘向《说苑·善说》:“天瑞并至,徵祥毕见。”南朝梁沈约《宋书·文帝纪》:“是以徵祥杂沓,符瑞㸌煇。”唐 李延寿《南史·梁武帝纪》:“帝行次熨斗州,有人长八尺馀,容貌衣冠皓然皆白,缘江呼曰:‘萧王大贵。’帝屡有徵祥,心益自负。”
2.通“征”,征收。
《逸周书·大匡》:“程课物徵,躬竞比藏。”唐韩愈《送韩侍御归所治序》:“至则出贼罪吏九百馀人……使耕其便近地,以偿所负,释其粟之吏者四十万解不徵。”《金史·食货志(一)》:“物力之徵,上自公卿大夫,下逮民庶,无苟免者。”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不可少》:“盐米为斯民之食用,不可少也。盐无税则私贩绝蹟,米无徵利则市贾(價)自平。”
3.通“征”,征召,征聘。
《左传》僖公十六年:“王以戎难告于齐,齐徵诸侯而戍周。”《史记·三世家》:“非教士不得从徵。”南朝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士不素者,不召。”唐康骈《剧谈录·李邺侯救窦庭芝》:“邺侯自南嶽徵迥,至行在,便为宰相。”唐李颀《赠别穆元林》诗:“明主日徵士,吏当何忽贤?”
分享到:
汉 刘向《说苑·善说》:“天瑞并至,徵祥毕见。”南朝梁沈约《宋书·文帝纪》:“是以徵祥杂沓,符瑞㸌煇。”唐 李延寿《南史·梁武帝纪》:“帝行次熨斗州,有人长八尺馀,容貌衣冠皓然皆白,缘江呼曰:‘萧王大贵。’帝屡有徵祥,心益自负。”
2.通“征”,征收。
《逸周书·大匡》:“程课物徵,躬竞比藏。”唐韩愈《送韩侍御归所治序》:“至则出贼罪吏九百馀人……使耕其便近地,以偿所负,释其粟之吏者四十万解不徵。”《金史·食货志(一)》:“物力之徵,上自公卿大夫,下逮民庶,无苟免者。”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不可少》:“盐米为斯民之食用,不可少也。盐无税则私贩绝蹟,米无徵利则市贾(價)自平。”
3.通“征”,征召,征聘。
《左传》僖公十六年:“王以戎难告于齐,齐徵诸侯而戍周。”《史记·三世家》:“非教士不得从徵。”南朝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士不素者,不召。”唐康骈《剧谈录·李邺侯救窦庭芝》:“邺侯自南嶽徵迥,至行在,便为宰相。”唐李颀《赠别穆元林》诗:“明主日徵士,吏当何忽贤?”
发布时间:2019-04-15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8827.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