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

2020-06-17 可可诗词网-二十六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这是在京会试的举人为反对《马关条约》而写的请愿书。1895年3月,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赴京参加会试。4月,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群情悲愤,在京应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签名上书。在上书中,康有为首先陈述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指出在这样形势下对日割地赔款,势必丧失人心,引起列强灭亡中国的恶果。他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请求光绪皇帝当机立断,“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即请求皇帝下罪已诏,处分丧权辱国大臣;迁都西安,以利再战;加紧练兵,将对日赔款移作军费;发愤变法,推行“富国”、“养民”、“教民”之法,还提出以府县为单位,每十万户公举一个“议郎”,供皇帝谘询和讨论重要政令,实现““君民共主”,以利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这次上书因都察院借口《马关条约》已经签订,无法挽回而拒绝代呈,因此没有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但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其内容被转抄流传,风行一时,上海、广州等地特地刊印《公车上书记》,各省举人回本地后宣传上书内容,使变法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开来。康有为成为全国注目的维新人物。“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的开始。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由于康有为等是举人,这次上书叫作“公车上书”。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