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
明朝统治者为了防御北方蒙古军队的侵扰,从明初开始,在原有长城的基础上,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修筑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一万二千七百多里的防御工程,即现在的万里长城。当时曾分段设立九个重镇(即辽东、蓟、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驻兵防守。明长城的东半部(山西以东至山海关),大多用砖砌成,有的用石条,石灰浆勾缝。一般墙高约八米,下部墙基宽约六米,墙顶宽五米左右。墙顶外部设垛口,约高二米,内部砌女墙,高约一米。墙身每隔七十米左右修碉楼一座;西半部(山西以西至嘉峪关)都是夯土版筑的,墙高约五米多,墙身下部宽四米左右,上部宽约二米。作为传报军情的烽火台,设在长城内侧或外侧的山顶上,大多用砖石砌成,平面呈方形,每面约八米,高约十二米左右。在长城地势险要的地方设有许多关城,著名的有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等。明长城的修筑,充分反映明代高超的建筑水平。
今日更新
-
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
[2020-06-27]
-
“小明王”亳州称帝
[2020-06-27]
-
高邮之战
[2020-06-27]
-
陈友谅篡权建“汉”
[2020-06-27]
-
明玉珍入川建“夏”
[2020-06-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