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桥

北魏时期创造的一种吊桥,用铁索构成,适宜于水流湍急而无法筑墩架桥的地区。当时今新疆地区已有这种桥梁,为世界上最早的铁索桥,比西方同类桥的出现早一千一百年左右。...

北魏木板漆画

1966年在山西大同市郊区发掘的北魏太和八年(484)司马金龙的墓中,出土了一批用漆绘在木板上的绘画作品。画面内容为帝王将相、烈女孝子,每幅画上有文字题记,如“卫灵公”、“汉成帝班婕妤”等。作品色彩浓艳。画家用粘稠的漆作画,仍画出了流利的线条,表明当时人...

《张黑女墓志铭》

北魏碑刻,又名《魏故南阳张玄墓志铭》。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刻,共二十行,每行二十字。笔法方圆结合,结体奇正相生,质朴淳厚,又有东汉章草跌宕气势和两晋钟王楷娴静风度,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之名碑。今存拓片,藏上海博物馆。...

《十六国春秋》

我国古代史学著作,北魏史学家崔鸿著,记载十六国的历史。西晋以后,北方各族建立了十六个割据政权(实为二十三个),它们各有国史,但内容残缺,体例不全,繁简失当,错误百出。于是,崔鸿从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开始搜集资料,一直到他临死前不久(大约525—527),前后花了...

《宋云行纪》

北魏时期地理学著作。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宋云奉命与僧人惠生同赴西域取经。他俩从洛阳出发,经若羌、且末、和田、塔什库尔干这条丝绸南路入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沿路传播我国文化,于正光三年(522年)回到洛阳,取回佛经一百七十部。宋云、惠生均撰有纪行...

《张猛龙碑》

北魏碑刻,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年)刻,今存山东曲阜。共二十六行,每行四十六字,笔法方中有圆,结体灵活,富于变化,但不失端庄稳重,有整体的和谐平衡的效果。在古代书法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

嵩岳寺塔

我国现存古代名塔之一,位于今河南登封县城西北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一千四百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塔平面为十二角形,高四十多米,外观十五层,每层直径逐步向内收缩,整个轮廓呈抛物线形。塔内分十层,底层开四门,里...

永宁寺

北魏时期著名佛寺,位于洛阳,宣武帝妻胡太后建造,熙平元年(516)建成。内有僧房楼观一千余间,九级浮图(塔)一座。塔高千尺,上有金铎一百二十牧,金铃五千四百牧。寺内大殿供奉一尊一丈八尺的金佛像,十尊普通人一样大的金像,三尊绣珠像,五尊金织像,两尊玉像,都绮丽...

《郑文公碑》

北魏摩崖碑刻,全称《魏故兖州刺史郑羲之碑》。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刻,书法家郑道昭书。分上下两碑,上碑今存山东平度县天柱山,下碑现存山东掖县云峰山。书体为正楷兼隶体,笔画清瘦而刚劲、豪放、凝炼,圆笔中有抖动,格外坚韧,为后世习书者学魏碑使用抖笔一派...

魏碑体

北魏时期流行的一种书体总称,也称“楷隶”,是隶书与楷书的结合体,带有浓厚的隶法。字体庄重、古朴,间架端正。北魏的碑志都用这种书体。魏碑体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隋唐楷体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魏碑体中有不少的名碑,如《郑文公碑》、...

北朝陶瓷业

我国北方制瓷业的发展比南方要晚得多,北魏迁都洛阳以后,特别是六世纪初以后,我国北方瓷器才逐渐多起来。在北魏晚期的墓葬中,已经发掘出不少青瓷器,如在河南洛阳江阳王元义墓中、常山王元邵墓中、河北景县封魔奴墓中、河北河间邢伟墓中,都发现有青瓷器,但工艺...

巩县石窟

也叫净土寺,我国古代石窟雕刻艺术代表作之一,位于今河南巩县城东北的大力山下。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至宣武帝景明年间(500—503年),其基本规模已经形成。东魏、北齐、唐、宋各代继续营建。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像3尊,造像龛256个,佛像7743尊。该石窟...

少林寺

我国现存古代著名佛庙之一,位于今河南登封县城西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创建,以后各代都有营建。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古印度僧人达摩来此首传禅宗,使之成为中国佛教禅宗派的“祖庭”,即策源地。唐代,该寺和尚助秦王李世民作战有...

伊阙石窟

参见“龙门石窟”条。...

龙门石窟

也称伊阙石窟,我国古代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指位于今河南洛阳石门山(即伊阙)的造像石窟龛群体。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开始开凿,历西魏、东魏、北齐、隋、唐、北宋四百余年陆续营建。今存佛龛二千一百余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三千余件,佛塔四十...

云冈石窟

北朝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指位于今山西大同市西武周山南麓的造像石窟群体。它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五十三个,石雕造像五万一千多尊。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453年),由名僧昙曜主持开凿,至正光年间(520—525年)全部完工。昙曜五窟(现编号为16至20...

《齐民要术》

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农学家贾思勰著,共十卷。该书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涉及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详细记载了农田耕作与管理(包括土壤改良、选种、换茬和轮作、施肥、灌溉等等)、农作物栽培、畜牧、园艺以及酿酒业等方面的情况,充分注意农具构造和...

《水经注》

北魏地理学著作。郦道元著,共四十卷。著者对三国时研究水道的专著《水经》进行注释,但比原书增加了近千条河流,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达三十多万字。记述当时中外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的发源地、水文情况,以及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物产民俗、历史古迹、科学成就、...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