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宇文邕释放杂户为民的事件。杂户是北朝的一类人户,是一种隶属官府的农奴性质的人户,包括隶户、屯户、牧户、伎作户等人户〈狭义的杂户专指隶户〉,社会地位低下,多由战俘充任。北周武帝在位期间,几次释放杂户和奴婢为民:(1)建德六年(577)八月,下诏“凡...
北齐昏君高纬的一次战前动员。高纬是北齐的皇帝,史称齐后主。在位期间(565—577),穷奢极欲,荒淫无道,嗜好游猎,不理政事。隆化元年(576)北周大军进攻晋阳(今山西太原)时,他闻风而逃。二年正月,北周军队继攻克晋阳之后,乘胜进攻北齐都城邺(今河北磁县南)。大敌...
北齐与北周间的一场关键战役。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是北齐的陪都。建德五年(576)十二月,北周军队继平阳之战后,乘胜进攻晋阳。北齐后主高纬闻风而逃,逃回都城邺(今河北磁县南)。留在晋阳的北齐将领共推安德王高延宗为帝,改元德昌。高延宗当皇帝不到两天,北周军便...
北齐与北周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北周建德五年(576),周武帝宇文邕统率十四万大军,向北齐大举进攻。十月下旬,到达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城下,北齐晋州刺史崔景暠出降,周军攻入城内,俘虏北齐海昌王尉相贵及其将士八百多人。北齐后主高纬集合十万大军从陪都晋阳(今...
北周武帝宇文邕摧毁佛教的事件。天和二年(567),和尚卫元嵩上书周武帝,表示自己弃佛信道,建议武帝崇道抑佛。周武帝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崇尚儒学,他很赞赏其抑佛的意见。周武帝先后七次召集道士、和尚、文武百官和儒生举行大会,辩论儒、道、佛三者的优劣。和尚...
北周武帝宇文邕裁定儒、道、佛三教先后次序的事件。在南北朝,儒、道、佛三教间的矛盾尖锐。在北期,儒道攻佛的理由之一是华夷之辨,这就直接影响非汉族的皇帝,因之,北朝的宗教斗争含有政治意义,斗争表现的形式比南朝更加剧烈,发生许多帝王干预宗教的事件,相继有...
西魏征伐南朝梁都城江陵(今属湖北)的重大战役。西魏恭帝元年(554),梁雍州刺史萧祭以襄阳(今属湖北)投降西魏,并请求西魏派军援助。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派常山郡公、后军大都督于谨统兵五万南伐江陵。于谨派中山公宇文护和大将军杨忠率精骑先占据长江要道口,截断梁...
东魏和西魏间的一次战役。东魏武定四年(546),高欢亲率十万大军,围攻西魏军事重镇玉壁城(在今山西稷山西南)。玉壁城为西魏大将王思政于大统四年(538)所筑,地势险要,四面临深谷,为西魏东道行台治所。当时玉壁守将是西魏晋州刺史韦孝宽。他率军奋力抵抗,高欢统兵...
东魏和西魏间的一次战役。东魏武定元年(543),高欢亲率十万大军,渡过黄河,据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为阵,准备与宇文泰决战。宇文泰率军夜袭邙山,出其不意,高欢战败,率数骑突围逃脱。由于西魏赵贵所率部队出师不利,东魏部队得以有喘息之机,高欢又统率大军向西...
东魏和西魏间的一次战役。西魏文帝大统三年(537),宇文泰乘沙苑之捷,攻占东魏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和洛阳的金墉城(今称其故址为阿斗城)。四年,东魏大将侯景率兵反攻洛阳,宇文泰率兵救援。侯景北据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南依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迎战西魏...
东魏与西魏间的一次战役。东魏天平四年(537),高欢统兵二十万,渡过黄河和洛水,准备与西魏宇文泰军队会战于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当时,西魏的军队不足万人,但都是铁骑精锐之师,且早已渡过渭水,埋伏在芦苇丛中。西魏军出其不意地对前来的东魏军队发起袭击,大将李...
东魏与西魏间的一次战役。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十月,大丞相、大将军高欢在洛阳拥立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即孝静帝),改元天平,不久,迁都于邺(今河北磁县南),史称东魏。天平二年(535)正月,北魏大都督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即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东西魏之...
北魏末年尔朱氏军事集团与高欢军事集团的一次战役。普泰二年(532),高欢攻下邺城(今河北磁县南),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度律、尔朱仲远各率所部兵力分别自长安(今西安)、并州(治今太原市)、洛阳、东郡(治今河南滑县)来进攻高欢,兵力号称二十万。高欢当时马不过...
北魏末年的一次重大事变。元颢是北魏宗室嫡亲,袭封为北海王,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孝明帝武泰元年(528)四月,车骑将军、大都督尔朱荣在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发动政变,残杀宗室大臣和文武百官两千多人,拥立元子攸为帝(孝庄帝),诏授元颢...
北魏末年大将尔朱荣屠杀北魏宗室和文武大臣的重大事变。六镇起义和随后爆发的河北、关陇各族人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武泰元年(528),孝明帝元诩对胡太后的淫暴和专权不满,密诏大都督尔朱荣统兵回朝铲除胡太后的势力。...
北魏末年葛荣领导的河北人民大起义。孝昌元年(525)十二月,原怀朔镇士兵鲜于脩礼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领导六镇降户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十多万人。二年八月,鲜于脩礼被混入队伍的北魏宗室元洪业杀死,鲜于脩礼部将葛荣杀死元洪业,领导队伍继续战斗。在白牛...
北魏末年杜洛周领导的河北人民起义。孝昌元年(525)六镇起义失败后,北魏政府将降服的二十万义军强制迁往今河北地区。当时河北地区频遭水旱灾害,阶级矛盾本来就很尖锐,六镇军民被迁往河北后,随即爆发了杜洛周起义。这年八月,原柔玄镇戍兵杜洛周在上谷(今河北怀...
北魏末年北方六镇戍兵和各族人民的大起义。北魏建立后,为抵御柔然族的南犯,保卫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安全,便在北部边界设置了沃野镇(今内蒙古乌拉特旗黄河南岸)、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抚冥镇(武川东北)、柔玄镇(今河北尚义西...
北魏的一次宫廷政变。元叉是孝明帝元诩的姨父,胡太后的妹夫。延昌四年(515),孝明帝即位,年仅十一岁,胡太后临朝听政,拜元叉为通直散骑侍郎。胡太后荒淫残暴,翦除异己,杀戮或贬斥孝明帝的亲信,致使母子关系大为不和。元叉心怀篡逆之志,被太傅清河王元怿绳之以法...
参见“大乘教起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