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即门下侍中。隋朝改侍中为纳言。唐高祖复称侍中。高宗曾改称左相,光宅元年(684)武后改门下省为鸾台、改侍中为纳言。中宗神龙元年(705)仍称侍中。职掌封驳审议之政。参见“宰相”。...
北周杰出皇帝。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第四子,字祢罗突,公元560年至578年在位,所用年号依次为保定(561年始)、天和(566年始)、建德(572年始)、宣政(578年),谥号武帝,庙号高祖。560年即位,仍由叔父宇文护操持政权。572年,宇文邕谋杀宇文护,收回大权。此后,实行一系列...
官署名。秦汉设侍中,无台、省的设置。晋始置门下省,南、北朝、隋、唐均因袭之。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门下省为东台、光宅元年(684)又改东台为鸾台。中宗神龙元年(705)仍改称门下省,是唐朝最高审议机构。设门下侍中二人,正二品;门下侍郎二人,正三品,为侍中之副...
北齐皇帝,齐武成帝高湛子,公元565年至577年在位,所用年号依次为天统(565年始)、武平(570年始)、隆化(576年始),史称齐后主。在位期间有以下一些重大事件:566年,诏用士人为县令;572年,设置文林馆,多引文学之士入馆,称为待诏,以李德林、颜之推同判馆事,撰成《修...
执事机构的合称。始于东汉,即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客曹,因三公曹二人,合为六曹。东汉之后,内容各异,至隋唐之季,方固定不变。唐代六曹有二:其一,就尚书省而言,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二,就诸府、州而言,指功、仓、户、兵、法、士六曹。...
字毗贺突,宇文泰第五子。他性通敏,有度量,虽在童龀,而神采嶷然。少受《诗》、《传》,咸综机要,得其指归。十六岁时为益州刺史,任上“善于抚绥,留心政术,辞讼辐凑,听受不疲。蜀人怀之,共立碑颂德。”(《周书》卷12《齐炀王宪传》)北周初年晋公宇文护把持朝政,颇...
官名。秦汉以后,历代均有侍郎,然执事不一。唐代之侍郎,因其任职官署不同,可分为二。(一)中书、门下二省,各设侍郎二人,均正三品。分别为中书令、门下侍中之付。其主官如缺,可以代判本省庶政。平时也参议朝廷大政。其权位视同付宰相。(二)尚书省所辖的吏、户、...
北周开国皇帝。小名沲罗尼,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子。九岁即封爵为略阳郡公。西魏恭帝三年(556)四月,拜大将军。十月,宇文泰逝世后,袭位为太师、大冢宰。十二月,恭帝元廓下诏以岐阳地封他为周公。次年,在宇文护支持下,代西魏称天王,...
官署名。始置于隋。唐承隋制,为尚书省所辖六部之一。是封建国家主管土木建筑、屯田、水运等的行政机构。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平、尚书改称司平太常伯。武则天于光宅元年(684)改称冬官。中宗神龙元年(705)复称工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总判部务;侍郎一人,...
北周宗室大臣。字萨保,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幼方正有志度。北魏末年,为宇文泰都督,随从征战。入西魏,封为水池县公。随从宇文泰征伐东魏高欢,屡有功,迁镇东将军、大都督。大统八年(542),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十二年(546),进封中山公。十五年(54...
官署名。隋置都官,尚书主之,后改称刑部。唐承隋制,为尚书省所辖六部之一。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刑部为司刑、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又改称秋官;神龙元年(705)复旧称。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为尚书之付。《新唐书·百...
北齐皇帝,齐文宣帝高洋弟,公元561年至565年在位,所用年号依次是太宁(561年始)、河清(562年始),谥号武成皇帝,庙号世祖。在位期间,有以下一些重大事件:562年,与南朝陈和好通使;563年,听从侍中和士开“宜及少壮,极意为乐”的意见,不理朝政,三四天视朝一次;564年,...
官署名。即兵部。唐光宅元年(684)武则天改兵部为夏官,改兵部尚书、兵部侍郎为县官尚书、夏官侍郎。参见“兵部”。...
字士真,善无(故城在今山西右玉县南)人。秦、汉设置尉候官,其先有居此职者,“因以氏焉”。北魏孝昌元年(525年),柔玄镇人杜洛周率众起义于上谷,高欢、尉景、段荣等人随起,寻共奔葛荣,又从葛荣起义军中逃奔北魏将领尔朱荣。高欢发迹后,尉景以勋戚(其妻即高欢姊)...
字子深,高欢第五子,封彭城景思王。天象二年(539年),拜通直散骑常侍,封长乐郡公。武定六年(548年),出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北齐书》卷10《彭城王浟传》)转都督、定州刺史,政化为当时第一。天保初封彭城王,四年(553年)征为侍中,“人吏送别悲号...
兵部是唐朝的最高军政机关。长官一人为尚书,正三品;副长官二人为侍郎,正四品下。尚书、侍郎负责全国武官的选拔与任命、地图、车马、兵甲器械之事。其下机构有四:一为兵部,二为职方,三为驾部,四为库部。负责兵部的长官为二人,称郎中,从五品上。郎中一人,负责军...
北齐文学家。字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官宦、儒学世家。不好虚谈,习家传《周礼》、《左传》,博览群书,初仕为南朝梁湘东王萧绎(即梁元帝)镇西府参军。后为梁元帝散骑常侍。西魏恭帝元年(554)西魏伐江陵后,逃至北齐,历仕奉朝请、赵州功曹参军、司徒录事参...
官署名。始置于北周。隋因袭之。唐代尚书省所辖六部之一。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礼;光宅元年(684)武则天改称春官;中宗神龙元年(705)复称礼部。是唐代主管礼仪、贡举的机构。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为尚书之付。尚书、侍郎总掌关于礼仪、祭祀...
官名。唐代户部,下置四司,仓部为其一。设仓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分掌天下粮谷库藏和供给。凡开仓出纳,必验木契。仓部员外郎佐郎中主其政。...
字薄居罗,代(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人。少聪敏,美容仪,及长,有大志,好施爱士。稍迁大丞相帐内都督,娶宇文泰女为妻。从宇文泰复弘农、破沙苑,皆有功。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将军,后拜大将军。西魏元钦二年(553年),尉迟迥率兵援梁伐蜀,大胜,诏拜为大都督、益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