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

        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他幼年进学堂学习,成绩优异。20岁时被保送到京师的太学深造,从师于著名的儒学大师班彪。不过他主要的学问却是靠刻苦自学获得的。他聪颖过人,对所读书籍过目不忘,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用于钻研学问著书立说和从事教学活动。现今传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这部书凝聚了他勤奋钻研、勇于探索的成果和心血,集中体现了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和学说。
        王充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王充在人性论的问题上虽然没能完全摆脱唯心主义影响,但是他强调环境对于人性的影响。认为人性之所以有贤愚善恶不是由天意决定的,而是由自然因素影响而成,教育对人性的形成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本性》)。说明即使生来为恶的人,也是能够通过教育使其弃恶从善的。“夫性恶者,心比木石,木石犹为人用,况非木石”(《论衡·率性篇》)。王充还以孔子的学生子路成才为例,说明经孔子的教育和诱导,子路改变了身上的不良习性,成为有学识善理政的人。王充的教育改变人性的主张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出了深刻的阐述。
        (二)关于教育的目的。“鸿儒”是王充教育的理想培养目标。“鸿儒”是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的人,他们应是能独立思考,有所创见并且学识渊博的高级知识人才,不同于只知机械记忆背诵经典学说,略知古今的一般知识分子。王充以“鸿儒”为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他对当时刻板僵死的教育的不满,他所提倡的培养有创造性人才的主张对社会发展是有利的。
        (三)关于教育内容。书籍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实施教育的媒体。王充认为人性的培养形成和转化可以用礼乐教育来实现。礼乐的教授应该作为陶冶性情的重要工具。礼乐功能的发挥却是有条件的,即“礼义生于富足”,必须是在民众生活得到温饱的条件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关于学习方法。王充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指出人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的存在使得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他坚决否定“生而知之”的观点,肯定了一切知识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习过程,是从问和学之中得到的。“学之乃知,不问不识”正是如此。学习的过程被王充划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分别称作“见闻为”、“开心意”。《实知》篇中有“如无闻见,则无所状”之说,就是指要靠自己的所见所闻获得感性认识,在大脑中形成感觉和印象,这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深化提高,上升为理性认识要经过思考加工。王充还提出:“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这是说理论必须符合事实,合事实效果的则正确,否则是不正确的。他主张以实际事物证实言论行动的正确性,以实际效果检验知识的真伪。
        综上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中所反映出的唯物主义观点,对以后历代的教育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也是王充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主要贡献。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85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