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战事的爆发

        关内首先全面打响的是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中共部队是抗战胜利后数支部队汇合而成,主体是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部,其后又加入了南下的河南军区王树声部和自湘粤赣边北撤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王震部。1945年10月底,成立中原局(郑位三任书记)和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王树声、王震任副司令员),下辖二个纵队、三个军区,共六万余人,集中在中原鄂北和豫南地区。中原地区原属中共在重庆谈判中提议让出的八个地区之一,但其后中共根据形势的发展,为了牵制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并在未来的战争中以中原地区配合内线作战,不再提让出一事。10月22日,中共中央致电郑位三和李先念,“你们须准备至少六个月内在豫鄂活动”;11月28日,又指示中原局,“只要你们在现地区坚持,蒋军就不能集中兵力北上”,因此应在现地“回旋坚持至一年的时间,不作大的转移的打算”。同时中共中央在11月3日致电重庆代表团,要求:“关于放弃鄂豫解放区及其军队北移问题,请不要再提。”[1]然而,中共在中原地区能够牢固掌握的根据地面积狭小(不过一百余万人),陡然增加众多部队,获取给养非常困难。经中共中央同意,12月底,中原部队越过平汉路,向苏皖地区转移。因停战令发布,他们停止在鄂东北、豫东南以宣化店(位于礼山县,今属大梧县)为中心的一块狭小地区内集结待命。
        停战令发布后,中共部队虽停止了前进,但与尾追的国民党军之间仍不断有摩擦发生。1946年1月19日,军调部成立第九小组,负责中原地区的调处工作。21日,第九小组到达汉口,随后召集国共对峙双方前线军事将领会谈,23日,国共双方在河南罗山达成本地区停战协议,规定双方部队“均停止于现在地区,不得向对方前进”;中共军队“得在其所驻地区之间运输给养”,国民党方面“绝不阻挠干涉此种运输行动”[2]。至此,中原的战事才算基本停止了下来。
        在中共的全盘战略考虑中,最初有意要中原部队在原地坚持,意图增强中共在谈判中的地位,并在鄂、豫、皖三省未来的政治安排中打进一个楔子。但中原地区情况特殊,一是位于国民党层层设防的中心地区,四周至少有三个军(师)以上的国民党军队;二是孤悬于外,与中共其他部队均无联系;三是地区狭窄,纵横不过百余华里,且无可靠之根据地,回旋余地甚小,尤其是粮食供应极度困难,接近于无米之炊的程度。自停战令发布后,中原部队就要求尽快转移至安全地带,并准备合法不行则“非法”行动[3]。鉴于中原部队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改变了原定方针,同意他们的转移要求。2月18日,中共中央指示郑位三和李先念,中原部队的“行动方针是力求合法北移,但估计国民党可能故意为难不让你们北移,因此你们应积极进行自动非法向皖东或向华北行动的一切准备。但在非法行动前,必须先得中央允许,不可冒然行动”[4]。3月初,军事三人小组巡视各地到达汉口时,周恩来和李先念提出中原中共部队全军调往安徽五河,张治中表示可在回渝后讨论。但周恩来在回渝后提出这个问题时,张治中又表示,只要能够解决粮食供应问题,撤离即无此必要,实际拒绝了中共的要求。郑州绥署主任刘峙曾经说,共军要求移驻苏北,“苏北毗连鲁南,鲁南为窜扰东北之基地,是乃显欲将此共军部队置于开往东北跳板之上,蓄有其最大之阴谋也,当局所以拒绝其请”[5]。虽然处在停战期中,国民党军队仍云集中原地区,加紧修筑碉堡,包围蚕食,将中共部队挤压到一个尽可能小的空间中,以便在动武时能够尽快解决。中原地区因而成为当时除东北之外的国内第二个可能爆发冲突的热点地区,数量远小于四周国民党军队的中共部队处境确实非常危险。
        虽然中原的战事迫在眉睫,但中共还在争取延迟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争取突围的准备时间。5月1日,周恩来会见徐永昌,建议国共美三方代表同赴宣化店,实地监督停战的实施情形。5日,军事三人小组徐永昌、周恩来和马歇尔的代表白鲁德飞抵汉口。8日,周、白和徐永昌的代表王天鸣到宣化店实地调查,次日回到汉口。10日,三方达成关于中原停战的汉口协议,规定:立即停止本地区之战斗和冲突;立即停止部队调动,停战令中允许之调动应通知执行小组;停止碉堡和工事的建造;确定对峙部队之界线;同意中共部队运出伤病兵及有关人员1160人至安阳;保证中共军队复员还乡人员之安全[6]。由于该协定的签订,暂时缓解了中原的紧张局势,但在全国局势的影响下,这个协议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实际上,周恩来不辞辛劳亲赴宣化店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中原部队实行战略转移的决定,并就突围的有关问题进行周密部署。而国民党方面同样也没有放弃围歼中共部队的企图,陈诚对俞大维说:中共李先念部突围,政府不能同意放一条路让其去延安,李部逃得脱,算伊本领好,政府不能打,算政府不行[7]
        东北停战之后,国民党准备关内的大规模军事进攻,中原成为行动的首选地区,因为此时国民党军队已完成了对中共部队的包围,行动把握较大。但在讨论对中原地区的进攻战略时,武汉行辕主张先解决平汉路西,郑州绥署则力主先解决平汉路东之中共部队,后者的意见得到国民党统帅部的认可。6月18日,蒋介石电令由郑州绥署刘峙“统一指挥五、六两绥署之部队围歼李先念部”。20日,刘峙下达作战计划,以防剿部队“堵匪流窜”,“肃清收复区潜伏残匪”;以进剿部队“依急攻猛打、穿插分割,先将匪截成数段……分别包围而歼灭之”;以机动部队“准备适时截击企图逃逸之匪”。兵力部署以定远店、泼陂河、宣化店为三个攻击中心,采“四面对进,将匪分割为三部分,同时击灭”的行动方案,其中整四十一师、整四十七师在北面之罗山、光山;整四十八师在东面之商城;整七十二师在南面之黄安、经扶(今新县);整六十六师、整十五师在西面之武胜关、广水;整七十五师为机动部队,位于应城;整三师为总预备队,位于信阳;总兵力十八万余人(在其后的“追剿”阶段,又增加了六个整编师,总兵力达三十余万人)。绥署驻驻马店指挥,要求“各部队应于6月25日前,进抵指定地区,完成攻击准备,待命开始进剿。预定进剿时间为6月底”[8]。21日,蒋介石再次电令刘峙,“应按既定计划先速歼鄂中李先念部,便尔后主力作战之利”,“担任攻击各部队统于巳月养日(即6月22日——作者注)前秘密完成包围形势及攻击准备,待令实施攻击。各部应于攻击开始之日起,对敌一举包围歼灭之”[9]。在国民党作出上述部署后,其进攻部队开始向指定地区运动,形势异常紧张。
        国民党军队的部署、调动情况为中共侦悉后,中原局立即报告中共中央,“现在我区局势确已发展到必须迅速主动突围的地步”,“如果等顽军已经完全部署完毕,正式向我全面进攻时再突围,则我不仅在战略上即在战术上亦处于被动地位”。6月23日,中共中央同意中原部队“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10]。至此中共部队的突围行动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中共中原部队所在地区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四面包围之中,在突围方向选择上,中原局认为:向南突围有长江之隔;向东突围则因国民党在津浦铁路上控制有强大兵力,难以达到目的;由界首附近北渡黄河则由于不能徒涉的河川很多,危险极大;因此决定向西,从国民党军队部署的薄弱处突出,再转向豫、陕、鄂交界处的广大山区活动。具体计划是,由皮定均率一纵一旅向东,吸引国民党军队的注意,然后自行突围;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军区机关和二纵,自西北方广水、信阳间过平汉路后向豫西、陕南运动;王树声率一纵自西面孝感、花园间过平汉路后向鄂西北运动;另以三个独立旅原地游击,掩护突围。在整个行动部署上,中共保持了高度的机密性。
        根据部署,6月24日,中共部队开始秘密集结。26日,国共双方军队在前线已有交火,当晚,李先念等率所部开始向平汉路运动。29日,李部乘国民党整十五师在平汉路之部署尚未到位之机,在信阳南之柳林车站附近突过平汉路。7月1日,王树声部在花园北之王家店越过平汉路,皮定均部也利用国民党军两部之间5公里的空隙突出包围,向东疾进。中原军区宣化店留守代表29日在军调第32执行小组会上宣布,中原军区部队已经突围。至此,国民党原定围歼计划落空[11]
        由于中共部队以迅速动作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6月30日,刘峙下令“各部队即以现态势,以主力分途堵击,各以一部兵力,按原计划清剿匪之老巢”[12]。在西线,整四十一师行超越拦截,整四十七师向南阳前进堵截,整十五师向高城攻击,整三师在四望山堵击,但因各部行动不够迅速,李先念部于7月3日、8日两次乘隙越出包围。此后,第一战区胡宗南派整九十师自洛阳南下至荆紫关要隘一线加入堵截,而李先念和王震则分率所部,且战且走,于月底到达陕西南部之商南和商县。王树声部在国民党整六十六师追击、整七十五师堵击下,月底到达鄂西北地区。在东线,国民党追击部队只有一个旅,皮定均部脱离其追击后,于7月20日越过津浦路,进入淮南根据地。国民党军队此后由“追剿”转入“清剿”。
        中原战事,国民党虽先后集中了十四个整编师三十余万人,五倍于中共部队,占据了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由于中共部队行动迅速而灵活,使国民党临时改变军事部署,由围歼转为围堵,兵力调度迟缓,目标不明确,战术配合不完善,没有完成其全部围歼的预定计划。至于中共方面,中原部队在突围过程中减员近三万人,“根据地受到的损失比较大”,但就全局而言,“曾经钳制了蒋介石正规军三十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13]
        中原战事爆发后,6月28日,周恩来与马歇尔会谈,告他国民党已开始进攻中原中共部队,“迫我起而自卫,形势很严重”。周强调,“如蒋愿和平处理,应即电豫、鄂政府军停止进攻”,否则,“闹起来事便大了”,“这里的冲突也会使别的地方(如济南)的战事扩大的”[14]。但国民党对此不予理睬。直到7月27日,军调部第九小组和三十二小组才在湖北老河口达成《中原临时休战协议》,要求自8月2日起到20日止,双方停战,各自现地后撤20英里,并在西安继续谈判有关事宜。显然这一协定在当时情况下根本无法执行,西安的谈判毫无进展,8月24日,国民党代表宣称老河口协议无效,并退出调处,谈判中断[15]。中原战事打破了停战协定生效后关内较为平静的局面,意味着内战的战火从关外烧向关内,导致内战的最终爆发。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10-20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minguoshi/100653.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