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逝世

2023-09-10 可可诗词网-世界重大事件 https://www.kekeshici.com

        1976年1月8日,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27年的周恩来与世长辞。9亿中国人民闻听这一噩耗,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纷纷以各种方式寄托自己的哀思。人民发自内心的悼念活动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是中外历史上极为罕见的。
        周恩来于1898年3月5日诞生于江苏省淮安县城内。他家原籍浙江绍兴,祖父曾任淮安县知事,故迁去定居。周恩来出世不久,祖父病故,家道中落。父亲长期在外省作小职员,经常失业。母亲性格开朗,勤于理家。周恩来2岁时,为给患病的四叔“冲喜”,过继给四叔(不久病故)。四婶母出身于秀才之家,爱好诗文,雅善书画。周恩来6岁开始读私塾,12岁以后去东北奉天(今沈阳)伯父处读高小,其伯父任奉天省度支司制用课主稿。15岁到天津伯母处上学,考入南开学校(四年制中学)。该校是西方式学校,学术和民主空气较浓,周恩来组织敬业乐群会、江浙同学会,编辑会刊《敬业》、校刊《校风》,经常演讲、演话剧,宣传民主与爱国,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17年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神田区东亚高等预备学校,主要是补习日文。在日本他大量阅读各种思想流派的书籍,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著作,是日本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河上肇创办的《社会问题研究》半月刊的热心读者。此时由于国难当头,周恩来决定弃学回国。
        1919年4月回到天津,立即投入了五四爱国民主运动,担任《天津学生联合会会报》主编,成为天津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9月考入南开学校大学班(南开大学前身),和邓颖超、郭隆真等人发起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1月,因领导学生游行示威,要求释放被捕爱国学生而被捕入狱。他在狱中理直气壮地坚持斗争,于7月胜利出狱。
        1920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在留学期间周恩来编写了记述狱中斗争的《警厅拘留记》、《检厅日录》,在天津《新民意报》发表。他还为国内报刊撰写旅欧通讯等多篇文章,介绍西方情况,宣传革命思想,并由此得到微薄的稿酬以补贴生活。他通过对各种主义的深入研究和比较,选定共产主义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1921年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与赵世炎、李维汉等人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同年被批准为中共党员,担任中共旅欧支部的领导人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
        1924年9月,周恩来接受党的指示回到广州,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两广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参加平定商团反革命叛乱。此时正值国共合作,周恩来于11月调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兼任军校军法处处长。1925年2月,同军校校长蒋介石一起领导学生军对军阀陈炯明进行第一次东征。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党代表。8月,与从天津来广州从事党的妇运和学运工作的邓颖超结婚,二人成为终生伴侣和战友。9月又兼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0月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兼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和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消灭陈炯明反革命势力,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年11月,组建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这是中共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工作期间,周恩来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1926年冬周恩来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军事委员会书记。1927年4月在国民革命军北伐临近上海时,他同罗亦农、赵世炎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他被国民党二十六军二师师长斯烈拘禁,后经二十六军国民党代表赵舒援救获释。获释后仍留在上海办理善后事宜。
        1927年4月,中共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周恩来缺席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书记和中共中央秘书长。5月,周恩来从上海来到武汉。此时国共合作即将全面破裂,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仍坚持右倾投降主义路线。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周恩来成为政治局临时党委之一(共五人)。国共全面分裂后,他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8年6月,周恩来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回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和中央军委书记等职,为保证中共中央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国统局的秘密革命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人。
        1931年12月,周恩来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局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9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周恩来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继续被选为中央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成员,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陕北,周恩来协助毛泽东指挥直罗战役、东征和西征,巩固和扩大了陕北根据地。1936年12月发生西安事变,周恩来作为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被拘禁的蒋介石谈判,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实现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代表中共长期驻在国民党政府所在地重庆,并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兼宣传和军事部长、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等职。他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1939年7月在延安汇报工作期间坠马摔伤右臂,于8月赴苏治疗,次年2月回国。1945年4月,在延安参加中共七大,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并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抗战胜利后,为制止内战,周恩来和王若飞陪同毛泽东于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10月,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他代表中共在协定上签字。此后,他率中共代表团在重庆和南京继续同国民党谈判,并于12月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解决国内问题的决议。1946年1月,他又代表中共同美国代表马歇尔、国民党代表张群组成三人委员会,就停止内战、恢复交通及有关问题进行谈判,签署《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1946年夏,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1月,蒋介石悍然下令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周恩来离开南京返回延安。
        在解放战争中,周恩来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留在陕北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了国统区的革命运动,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9年的外交部长,并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他还被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八届、九届和十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八届、十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副主席。他还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建国以来,周恩来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他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人一起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作了精心的规划和组织工作。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前几个五年计划,都是他主持制定和组织实施的。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积极稳妥,综合平衡。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国民经济克服了暂时困难,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对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和科学文化工作,他都给予特殊的关怀,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我国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教育、文艺、卫生、体育的发展,人民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都浸透着周恩来的巨大心血。
        在外交工作中,周恩来作出了极大贡献。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使越南(北方)、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1954年,他代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间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第一届亚非会议上,他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精神,使会议通过了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的十项原则。他先后访问过欧、亚、非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1972年他代表中国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举行会谈,发表了《联合公报》,打开了中断20多年的中美关系。同年,又代表中国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会谈,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周恩来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大搞篡党夺权活动,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极大破坏,并对周恩来进行排挤和含沙射影的攻击。周恩来同他们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他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为使党和国家进行必要的工作,为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1971年,他协助毛泽东迅速果断地处理了林彪叛逃事件。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中流砥柱。
        周恩来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和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以身作则、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被亿万中国人民视为学习的楷模。
        1972年周恩来患膀胱癌,但他考虑到当时党和国家的需要,照常坚持工作。1974年他病情加重,连续四次发生缺氧病状,不得不于6月1日在北京医院动手术。在住院期间,他还经常会见外宾,出席会议并讲话。1975年1月13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1974年住院到1976年1月,共动大手术6次,小手术8次,输血输液达100多次。1月7日病情进一步恶化,晚上将近11时,他睁开双眼,认出身边的医生吴阶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8岁。
        周恩来这样一位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创建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即使在正常的年月去世,也会引起人们巨大的悲痛;而今,他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月,在“四人帮”为非作歹、觊觎总理职位的时候离开人世,人们怎么能不万分震惊、沉痛、悲愤!官方的、压抑的悼念活动远远不能渲泄人民的哀思。1月11日周恩来遗体火化那天,天色阴沉,寒风刺骨,从天刚亮开始,人们就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长安街两旁,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送葬的人不下百万。当灵车开来,有的低声呜咽,有的号陶大哭!
        对周恩来的悼念,对“四人帮”的愤恨,到4月初清明节前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干部、学生、工人甚至士兵和农民,汇聚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围,敬送花圈,张贴或抄录诗词,还有的发表演讲,痛悼周恩来,用心照不宣的语言声讨“四人帮”,人数最多时达几十万。4月5日夜,恼羞成怒的“四人帮”用武力镇压了这一运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天安门事件”。这一事件及其受害者到粉碎“四人帮”的第3年,即1978年11月获得平反昭雪。
        周恩来的骨灰,按照他的遗嘱撒到了中国的江河大地。他没有子女,没有陵墓,连骨灰也不保留;但他的业绩和英名,“人民的好总理”的美誉,将世世代代传颂下去。他的主要著作于1980年汇编为《周恩来选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