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出兵阿富汗

2022-12-23 可可诗词网-世界重大事件 https://www.kekeshici.com

        1979年12月27日,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终于实现了它多年的愿望。然而,它根本没有料到,它的命运竟同美国出兵越南一样。
        从此苏联便被拖入到了一个腥风血雨的漫长岁月中……
        阿富汗地处西亚最东部,北接苏联,西邻伊朗,东部、南部与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相连,东北部则与中国接壤。它是中东通往亚洲东部和东南亚的陆上交通要道,是苏联前出波斯湾、南下太平洋的捷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如果控制了阿富汗,就等于在印度洋上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不仅可以控制中东地区,还能够直接威胁到西方国家的石油生命线。这样,苏联也就达到了它南下战略的目的。为此,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活动。
        早在50年代,苏联就以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遣了大批的顾问,来控制阿富汗的经济命脉和军队。与此同时,苏联还在政治上展开攻势,扶植亲苏政权。1973年它支持达乌德推翻了查希尔王朝,1978年又支持塔拉基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权,并于同年12月与阿富汗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阿友好睦邻合作条约》。
        塔拉基上台后,积极投靠苏联,并且与总理阿明的矛盾日益严重。1979年,塔拉基极力想借助苏联的力量除掉阿明,不想事情败露,倒让阿明捷足先登,塔拉基一命呜乎。此后,阿明公开迫使苏联撤换大使,限制苏联军事人员入境,而且还在各部门中大量安置亲信,撤换亲苏分子,并暗中指派保安人员监视苏联在阿人员的活动。这一切,使苏联大为恼火。更使苏联不能容忍的是阿明还一再声称要与美国关系正常化。苏联怎么能坐视阿富汗从一个“亲苏派”而变成一个“亲美派”呢?
        为此,苏联决定除掉阿明,出兵武装占领阿富汗。而此时,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阿富汗国内形势,都为苏联出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机。
        当时,阿富汗国内政局不稳,内乱不断。特别是政府军内部两派对立,互相倾轧,曾多次发生交火事件。而且北部的阿苏边境是有边无防,没有构筑任何防御工事。这对于苏联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有利条件。再加上国际上,美国和伊朗正在因“人质”事件闹得不可开交,已无暇东顾;巴基斯坦和伊拉克也因自身的困难而无能为力;西方各国则鞭长莫及。这一切使苏联感到此时是出兵阿富汗的最好时机。
        苏联出兵阿富汗经过了周密的准备。
        1979年11月中旬,苏联最高指挥部就对进军阿富汗的作战计划进行了审定。
        该计划决定,此次作战的范围只限于阿富汗境内翼侧无伊朗战略方向的配合,也不向纵深巴基斯坦发展进攻。进攻的目的是夺取阿富汗境内的战略目标,即占领喀布尔、赫拉特、坎大哈等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线,全面控制阿富汗,作为尔后进攻巴基斯坦或从翼侧威胁伊朗的前进基地,实现整个南下战略第一步所要达到的目的。
        这次进攻阿富汗准备动用的部队以土耳其斯坦军区为主力。它包括5个摩步师、1个坦克师、1个炮兵师,空军航空前线航空兵集团军,防空军2个师,经过局部动员补充组建相当于2~3个摩步师的独立步兵团。另从白俄罗斯军区、南高加索军区抽调第103、104空降师各一部分,合为1个空降师。再从内地抽调歼击航空兵约3个团、武装直升机约3个团和运输航空兵一部分,组成南下苏军集群,总兵力在26万人以上。
        在战争中,把这个南方集群方面军编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任务是从苏阿边境出发,沿主要公路前出到喀布尔、兴丹一线,解除该线以北阿富汗政府军的武装,占领公路沿线的主要城市,推进纵深320~400公里。后续任务则是夺取阿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城市,封锁阿巴、阿伊边境重要山口和通道,推进纵深250~500公里。2个空降师作为南下集群的先遣部队,其任务是先期实施战略空降,强占喀布尔、巴格兰姆等战略要地,破坏阿军的指挥中心,并配合地面进攻部队攻占其它重要城市和空军基地。第二梯队则部署在苏阿边境附近,必要时再进入阿境内援助第一梯队,并准备应付巴伊可能作出的反应。
        …… ……
        1979年11月26日,这项计划在苏政治局讨论通过。随后,苏联为了掩盖其侵略企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进行政治欺骗。为了迷惑阿政府统治者阿明,苏联摆出了一副友好的“姿势”:借《苏阿友好睦邻条约》签订一周年之际,勃列日涅夫亲自向阿明致电祝贺,并表示要大力支持阿明政府,继续对其进行全面无私地援助。苏联电台、报刊也大张旗鼓地宣传“苏阿友好”,并还突出地报道了阿明当选为阿富汗“保卫革命全国组织”中央委员会主席。
        与此同时,苏联又对西方发起了引人注目的宣传攻势,大力宣扬苏联从东德部分撤军,猛烈抨击北约集团在西欧部署中程核导弹,并利用伊美人质事件推波助澜,以转移人们的视线。
        进行军事渗透。苏联在入侵阿富汗前,已向阿富汗派遣了大量的军事人员。他们以专家、顾问的名义渗透到阿富汗政府军中的各主要部门、军事基地和野战部队。苏联还以种种借口向阿调运先遣部队。在即将进攻的11月底和12月初,3个营1500名苏军被空运进阿,驻进了巴格兰姆、兴丹空军基地和萨兰山口,一些工兵部队也进入到阿富汗境内,修复赫拉特附近被破坏了的桥梁。紧接着,在12月21日、22日,又向巴格兰姆空军基地空运了1个空降团。12月25日~27日,苏联又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机场空运了1个多空降师,直接控制了喀布尔各要害地区。同时,还以“军援”为名,向阿运进了大批武器装备。
        再次是进行实地侦察。苏联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阿富汗的实际情况,在出兵之前,不断地派出高级军事官员对阿富汗进行访问,以获得所需的第一手材料。1979年4月,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叶皮谢夫赴阿富汗访问;紧接着苏联国防部长、陆军司令帕夫洛夫斯基也率领50人的大型军事代表团前往阿富汗,在阿富汗滞留长达3个月之久。随后苏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京又率大批特工人员访问阿富汗。他们在阿富汗收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报。
        除此之外,苏联顾问还于12月下旬到喀布尔地区以清查武器弹药、检查坦克技术状况、对火炮等重型装备进行冬检为名,集中和拆御了阿军的主要武器装备,限制阿作战飞机驾驶员飞行,同时还调离了一批军官,使阿富汗军队实际上处于无法作战的状态。
        与此同时,苏军还于12月下旬开始了战前动员和兵力部署。在苏阿边境地区建立起相当于方面军一级的指挥所,由国防部副部长索科洛夫亲自担任总指挥。苏军还在该地建立了陆军指挥所,并增设了地面接收站,开设了专门指挥通信网。到了12月24日,苏联已在苏阿边境地区集中了6个陆军师,外加2个空降师,共10万人,各种飞机已达120架,完成了入侵前的准备工作。
        随后,苏联假借运送援阿军事装备及随行人员的名义,开始向阿大规模地空运部队。在12月25日至27日三天时间里,苏军就出动大型运输机2000多架次,把大批的军队和坦克、装甲运输车等重要装备运抵喀布尔,并占领了机场和附近要地。
        12月27日晚7时30分,预先集结在喀布尔机场的第105空降师在驻阿苏军和克格勃人员的协助下,首先向喀布尔电报大楼发动了进攻,并很快地占领了该大楼,切断了该市和外面的一切联系。同时,苏军迅速地包围了阿明官邸,打死了阿明及全家成员。经过短暂的交手,苏军便占领了总统府、广播电台和阿政府各要害部门,逮捕了阿政府重要官员,解除了喀布尔的阿军武装。这一切行动只用了4个小时。晚11时,苏军便全面地控制了喀布尔市。次日凌晨,设在苏联中亚内地的秘密电台使用喀布尔电台的频率播发了阿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头目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宣告成立新政府的“声明”。就这样,苏联用武力侵占了一个主权国家,把一个傀儡推上了阿富汗的政治舞台。
        28日,苏联地面部队开始越过苏阿边境,沿东西两条路线向阿纵深开进。
        东路突击群由希尔港进入阿境,经昆都士沿公路到达巴格兰,解除了阿步兵第20师的武装后,一部分东进占领法扎巴德,主力则经多希、萨兰山口进入喀布尔。另一部分由捷尔梅兹出发,进占马查里沙里夫,解除了阿步兵第18师的武装后,沿公路从多希、萨兰山口进入喀布尔,和先期到达此地的苏军会合。
        西路突击群从库什卡进入阿富汗,分别从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对赫拉特发动进攻。
        1980年1月2日,苏军占领坎大哈,3日封锁了通往巴基斯坦的山口和阿富汗西部边境,一周之内基本上控制了阿富汗全境。
        在苏军的整个进军过程中,阿富汗政府军并没有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只有部分地区进行了轻微的抵抗。
        苏军在一周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对阿富汗的占领,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从此便踏进了一个泥潭,一个无力自拨的泥潭。
        苏军占领阿富汗后,阿富汗人民的武装斗争就开始了。他们开始打击执政党及所把持的各级政权及所推行的亲苏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武装不断地发展壮大,他们到处开展游击战争,袭击政府机构、捕杀敌军政官员,奇袭敌人据点、哨所和军事设施,和苏军开始了持久的游击战争。
        面对游击队的挑战,苏军采取了以军事为主、政治、外交及经济措施为辅的方针,企图从根本上打击和消灭阿富汗各种抵抗力量。
        首先是建立反游击战体制。苏军在喀布尔设立了苏军总指挥系统。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以师为单位,将阿军划分为7个军区。分别负责所在地区的反游击战任务。各军区军事指挥机构,以苏军为主、以阿政府军和民军为辅组成,统管本区一切驻军、民军、警察和其它武装力量。
        其次是不断扩大武装力量。为了对付阿富汗反政府武装的游击战,苏军逐渐增加了直升飞机力量,还从苏联西部地区调来了大部队代替了原来由中亚和穆斯林组成的地面部队。
        再次是固点守城,分区围剿。苏军占领阿富汗后,为了对付游击队的突然袭击,除在市内实行宵禁、搜捕和巡逻外,还在城市外围增设据点,毁林烧庄,制造无人地带,以此来控制城市周围有利地形和主要基地。除此之外,还在主要公路、桥梁,派出地面部队和空中警戒分队,进行保卫。与此同时,还出动机动部队进行清乡围剿,以摧毁游击队的活动基地,破坏游击队的各种设施。苏军还在通往国外的各个山口要道上布设大量地雷,杀伤进出边境的越境人员和武装人员。对设在国外的难民点和游击队的训练基地,则出动飞机进行轰炸或派出地面部队进行偷袭。
        尽管苏军在阿富汗用尽了所能够用的办法,但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阿富汗成了苏联的一个沉重的大包袱。
        苏联的侵略行径,遭到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对。伊朗政府发表声明,谴责苏联的侵略行为,表示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为反对卡尔迈勒政权,伊朗政府还公开为阿富汗游击队提供基地和物资,收留阿富汗难民。巴基斯坦政府也为阿富汗难民敞开了大门,承担大部分难民的物资供应,并为阿富汗抵抗组织提供基地。
        西方各国对苏联的侵略行为也提出强烈抗议。1979年12月27日,美国宣布成立快速应变部队,主要对付中东地区的军事冲突;美国参议院还宣布取消《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辩论。与此同时,美还对阿富汗抵抗组织提供秘密援助,并宣布对苏联实行粮食、先进设备和战略物资禁运。英、法等国也明确表示要重新考虑同苏联的关系。在与美国配合的同时,要积极加强同巴基斯坦等国的联系,为阿富汗抵抗组织提供援助,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促进阿富汗问题的迅速解决。
        然而,苏联政府却不顾世界各国的舆论,继续一意孤行,持续这场分不出胜负的战争。
        到了1988年,这场战争已持续了9年。在这9年里,苏联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费用高达400亿美元,死亡15000人,伤36000人,失踪数百人。苏联国内的反战情绪不断增长,苏联官兵也对这场没完没了的战争丧失了信心。
        1988年2月8日,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公开发表声明,宣布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1988年4月14日,阿富汗、巴基斯坦、苏联、美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根据协议,苏联从1988年5月15日从阿富汗撤军,1989年2月15日撤军完毕。
        历时9年的阿富汗战争终于结束了。历史又一次证明,强大并不等于胜利。